中原鹤壁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鹤壁市
篇首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原鹤壁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原鹤壁市的历史沿革
鹤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时期(公元前1238年-前1180年),武丁大帝是商朝首都朝歌的奠基者。中国周朝最大的诸侯国卫国的首都仍建在朝歌,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养鹤,鹤壁因“鹤栖南山峭壁”而得名。
夏朝,现今鹤壁地域分属豫、冀、兖三州。
商朝,属京畿内地。
周朝春秋时,属卫、晋。战国时,先后属赵、魏。公元前510 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 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历时39 年。
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今浚县)、朝歌县(今淇县)、荡阴县(鹤壁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43 年),废荡阴县入邺。
隋开皇六年(586 年),复置荡阴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荡阴县为荡源县,治所在故县(今鹤壁市郊)。
唐、宋、元时期,鹤壁地域建置多有变化。黎阳曾为郡、军、府、州治所,朝歌曾为州、郡治所。
明初,置浚县、淇县、汤阴县(鹤壁属之),分属大名府、卫辉府、彰德府。
民国时期,浚县、淇县、汤阴县属河南省河北道,后改属第三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浚县、淇县、汤阴县属平原省安阳专署。 1953 年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1954 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置)。
1957年3月,汤阴县地置鹤壁市,为省辖市,委托安阳专署领导,后改为省直接领导。
1958年12月,安阳专署撤销,鹤壁市曾一度归新乡专署领导。
1961年12月恢复安阳专署,又改归安阳专区。
1960年10月 ——1961年11月,汤阴县曾一度划归鹤壁市(后划归安阳)。
1986年1月,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
市区经历了三次搬迁。
1957年,市区选在鹤壁集镇,随着二矿、三矿的建设,1957年12月市区南移到中山;后又随着五矿、六矿的建设,1959年,市区又从中山迁到山城区。随着矿区的发展,市区的周围基本上都是塌陷区,城市的发展受到制约。
1992年,鹤壁决定建立淇滨经济开发区,随着规模的扩大,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又迁到淇滨区,淇滨区已成为鹤壁市新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相关参考
鹤壁市夏朝,鹤壁地域分属冀、兖、豫三州。商朝,属京畿内地。春秋时,属卫、晋。战国时,先后属赵、魏。公元前510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历时39年。西汉初年,
鹤壁市夏朝,鹤壁地域分属冀、兖、豫三州。商朝,属京畿内地。春秋时,属卫、晋。战国时,先后属赵、魏。公元前510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历时39年。西汉初年,
鹤壁地名最早见于唐开元年间,当时称鹤壁村。金代鹤壁为相州彰德府“五镇”之一。清代属汤阴县,设鹤壁社。民国设区,先后隶属河南省河北道和河南省第三督察专员公署汤阴县。1945年属中共领导的安汤县。1946
鹤壁地名最早见于唐开元年间,当时称鹤壁村。金代鹤壁为相州彰德府“五镇”之一。清代属汤阴县,设鹤壁社。民国设区,先后隶属河南省河北道和河南省第三督察专员公署汤阴县。1945年属中共领导的安汤县。1946
1957年,国家依托煤炭资源开发建设鹤壁,在鹤山区设市建制,辖区鹤壁集、中山曾先后为市委、市政府驻地。鹤山区的前身为鹤山煤矿人民公社。1961年12月18日,鹤壁市人民委员会将鹤山煤矿人民公社划分为鹤
1957年,国家依托煤炭资源开发建设鹤壁,在鹤山区设市建制,辖区鹤壁集、中山曾先后为市委、市政府驻地。鹤山区的前身为鹤山煤矿人民公社。1961年12月18日,鹤壁市人民委员会将鹤山煤矿人民公社划分为鹤
母系氏族晚期(约前6000年)先民在淇河下游以东地带定居,繁衍生息。在今大赉店、刘寨、前公堂、北纸坊、卫李庄、前草店等地发现仰韶文化遗存。父系氏族时期(约前4000年)先民开发火龙岗东、西两侧沃土,从
母系氏族晚期(约前6000年)先民在淇河下游以东地带定居,繁衍生息。在今大赉店、刘寨、前公堂、北纸坊、卫李庄、前草店等地发现仰韶文化遗存。父系氏族时期(约前4000年)先民开发火龙岗东、西两侧沃土,从
山城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曾为赵国首都39年。有汉冶铁、宋元古瓷窑遗址。公元前510年,齐桓公在鹤壁山城区设中牟邑。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大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等在辖区石林镇法隆寺召开重要军事会
山城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曾为赵国首都39年。有汉冶铁、宋元古瓷窑遗址。公元前510年,齐桓公在鹤壁山城区设中牟邑。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大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等在辖区石林镇法隆寺召开重要军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