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喀喇沁旗的历史沿革
Posted 清廷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北喀喇沁旗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北喀喇沁旗的历史沿革
喀喇沁旗历史悠久,境内有距今8000—7500年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6500——6300年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000——5000年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等遗址,距今4200年的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铜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发现和文物出土,考古发掘出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以原始农耕为主,兼营渔猎和畜牧业定居生活。进入夏朝以来,喀喇沁旗大地先后为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奚,契丹,汉,女真,蒙古诸民族领地。战国后期东胡族对燕国北境构成军事威胁,燕将秦开南沙败东胡,构筑长城,沿线设置五郡,今喀喇沁旗境属右北平郡辖。魏晋后,鲜宇文部东造成建牙帐于紫蒙川。唐贞观年间,设饶东乐都督府、公漠都督府,喀喇沁旗境分属两府。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辽帝吸收汉文化,拓展缰土,创契丹大小字,兴办农牧业,成为雄居北方的强大政权。金灭辽后,战争频仍,经济衰退,旗内石泉沟古战场讲述着金戈铁马、血染青山的历史。元朝建立后,喀喇沁旗境属上都路辖区。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蔑(济拉玛)为后来迁居喀喇沁地区的兀良哈部的先祖。
明天顺六年(1462年)博罗特领胡骑1万余东行,归兀良哈地方。从此出现了兀良哈三卫的喀喇沁部。
天聪二年(1629年),喀喇沁部元臣扎尔楚泰之子济拉玛十四世孙苏布地,偕同族叔父色楞,举部降金。封占喀喇沁左、右翼旗之地。天聪九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斯齐布被任命为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掌管建平、喀喇沁等地,色楞被任命为喀喇沁左翼旗札萨克,掌管今喀左、凌源一带地方。喀喇沁左、右2旗和吐默特左、中、右3旗统属内蒙古卓索图盟领辖。
清朝(1644-1912)对大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3年一会盟,各杞萨克旗独立执政,由清廷直接统辖。清廷对蒙旗王公贵族封官晋爵,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杞萨克固鲁思奇布为贝勒,第三任杞萨克班达尔沙晋郡王,第八任杞萨克喇特纳锡第被清廷赐封亲王衔。
辛亥革命(1912年)成功后,喀喇沁右旗杞萨克贡桑诺尔布组建蒙古王公联合会并发表声明赞成共和,同建民国。
相关参考
又称尼蟒依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克什米尔东北部。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0公里。主峰乔戈里峰(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仑”系维吾尔语,意为“黑色巨石”,引申为“巍峨的巨石”之意。此“昆
又称尼蟒依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克什米尔东北部。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0公里。主峰乔戈里峰(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仑”系维吾尔语,意为“黑色巨石”,引申为“巍峨的巨石”之意。此“昆
位于东经120.0°,北纬43.9°,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东北。清顺治年间设旗。科尔沁,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阿鲁,意为山阴,因该部曾驻牧杭爱山之北,故名。
位于东经120.0°,北纬43.9°,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东北。清顺治年间设旗。科尔沁,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阿鲁,意为山阴,因该部曾驻牧杭爱山之北,故名。
商代为孤竹国地。周时属燕国,隶右北平郡和辽西郡。战国初为东胡地。秦沿燕置。西汉初为匈奴左地,武帝后为塞地,境内有白狼等县,为境内设县之始。东汉属幽州,为乌桓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八月
商代为孤竹国地。周时属燕国,隶右北平郡和辽西郡。战国初为东胡地。秦沿燕置。西汉初为匈奴左地,武帝后为塞地,境内有白狼等县,为境内设县之始。东汉属幽州,为乌桓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八月
清顺治年间设旗。科尔沁,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带弓箭的近卫军”。阿鲁,意为“北”,因该部曾驻牧杭爱山之北,故名。春秋战国、秦汉时代,先后属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地。隋唐时期,为契丹游牧地。辽代为上
清顺治年间设旗。科尔沁,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带弓箭的近卫军”。阿鲁,意为“北”,因该部曾驻牧杭爱山之北,故名。春秋战国、秦汉时代,先后属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地。隋唐时期,为契丹游牧地。辽代为上
位于东经118.6°,北纬41.9°,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喀喇沁,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保卫”、“看守”。清设喀喇沁左、中、右、翼三旗。1950年由喀喇沁右翼旗改今名。
位于东经118.6°,北纬41.9°,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喀喇沁,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保卫”、“看守”。清设喀喇沁左、中、右、翼三旗。1950年由喀喇沁右翼旗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