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石门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天门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湖南省常德石门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湖南省常德石门县的历史沿革
石门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开始,已有1400多年历史。县城古为荆楚之地,秦隶黔中郡慈姑县;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吴永安六年,改隶天门郡;晋属天门郡澧阳县;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陈武帝永安二年,后梁肖察罢天门郡,更置石门郡,隋文帝开皇九年,废石门郡,置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此后虽隶属有变,而县名未易。县名来历
石门县县名来历传说不一,主要有三:一曰: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二曰: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对峙似门;三曰: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三者虽方位、距离不同,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
另据《今县释名》:“《舆地广记》:吴时武陵充县松粱山,有石洞开,广数十丈,名曰天门,孙休以为佳祥,置天门郡于此,隋废郡,置石门县;今县西有石门山。”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石门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相关参考
30万年前,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
30万年前,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
湖南省辖市,湘北联系湘西的重要门户,沅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西洞庭湖滨的吞吐港。位于沅江下游近河口段。辖2区及澧县、临澧、桃源、汉寿、安乡、石门6具,面积1.8203万平方公里,人口569.16万;其中
湖南省辖市,湘北联系湘西的重要门户,沅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西洞庭湖滨的吞吐港。位于沅江下游近河口段。辖2区及澧县、临澧、桃源、汉寿、安乡、石门6具,面积1.8203万平方公里,人口569.16万;其中
鼎城区在历史上有过临沅县、监沅县、索县、汉寿县、吴寿县、沅南县、武陵县、常德县等名称,先后隶属于黔中郡、武陵郡、义陵郡、建平郡、武州、沅州、嵩州、朗州、武贞军、永顺军、武顺军、武平军、鼎州、常德军、常
鼎城区在历史上有过临沅县、监沅县、索县、汉寿县、吴寿县、沅南县、武陵县、常德县等名称,先后隶属于黔中郡、武陵郡、义陵郡、建平郡、武州、沅州、嵩州、朗州、武贞军、永顺军、武顺军、武平军、鼎州、常德军、常
津市居澧水尾闾,素为湘北名埠,九澧门户。到明正德九年(1514年),“津市”始见经传,意谓“傍津设市”。未久,津市成为澧州七镇之一。明嘉靖年间,疏浚虎渡河,荆江南浸,泄于市区东侧六冢口(今小渡口),西
津市居澧水尾闾,素为湘北名埠,九澧门户。到明正德九年(1514年),“津市”始见经传,意谓“傍津设市”。未久,津市成为澧州七镇之一。明嘉靖年间,疏浚虎渡河,荆江南浸,泄于市区东侧六冢口(今小渡口),西
县境,战国属楚地。秦为黔中郡地。西汉为武陵郡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朝江山,万寿无疆”之意,治所今鼎城区断港头。三国吴,汉寿县改为吴寿县。赤乌十一年(248),析吴寿县置
县境,战国属楚地。秦为黔中郡地。西汉为武陵郡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朝江山,万寿无疆”之意,治所今鼎城区断港头。三国吴,汉寿县改为吴寿县。赤乌十一年(248),析吴寿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