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 三亚市吉阳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社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海南省 三亚市吉阳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南省 三亚市吉阳区的历史沿革
吉阳区,清代属崖州临川里,民国时期属崖县临川乡管辖。1950年分别属崖县榆亚镇和榆红镇管辖。
1953年土改后,称田独,并成立7个小乡属于六区管辖。
1955年属于二区管辖。
1957年撤区并乡,并入新河乡和中廖乡,成立田独大乡。
1958年3月并入三亚镇,成立人民公社后划入鱼雷公社,不久鱼雷公社撤销,并入榆林公社。
1961年榆林公社撤销,田独从中分出成立田独公社。
1964年公社迁移至现今的上新村,仍沿用田独村名。
1983年改为崖县田独区
1984年属于三亚市(县级),田独区。
1986年改为田独镇。
1987年11月20日后属于三亚市(地级),田独镇。
2001年8月乡镇大调整田独镇、荔枝镇、红沙镇合并,设立田独镇。
2011年1月中旬,田独镇更名为吉阳镇。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
,撤销原河东区、吉阳镇、亚龙湾管委会,设立吉阳区。
2014年9月22日,成立三亚市吉阳区筹备组,进入“撤镇设区”实质阶段。
2014年10月23日,三亚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分别成立三亚市吉阳区、海棠区、天涯区、崖州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负责筹备各本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相关事宜。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吉阳区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吉阳区党委、区人大、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相关参考
据清《崖州志》载,宋开宝五年(972年)振州(今三亚一带)改为崖州,隶琼州。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崖州为珠崖军。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珠崖军为吉阳军。明清两代则一直沿用“崖州”。历经建置沿
据清《崖州志》载,宋开宝五年(972年)振州(今三亚一带)改为崖州,隶琼州。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崖州为珠崖军。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珠崖军为吉阳军。明清两代则一直沿用“崖州”。历经建置沿
天涯镇300年前,镇区驻地是一片荒地,只在村北通往文门路口,有三家茅草房开设饭店,供应来往客人住宿,故称三间村。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年五月至辛丑年冬始编纂的崖州志中记载:下马陵(镇区驻地)
天涯镇300年前,镇区驻地是一片荒地,只在村北通往文门路口,有三家茅草房开设饭店,供应来往客人住宿,故称三间村。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年五月至辛丑年冬始编纂的崖州志中记载:下马陵(镇区驻地)
三亚历史悠久,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时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
三亚历史悠久,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时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
海南省新兴热带滨海旅游港口城市,中国重要育种基地。位于海南岛南端。面积1887平方公里,人口36.29万。除汉族外,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黎族人口约10万。三亚市前身为崖县。西汉时为临振县地,隋为临
海南省新兴热带滨海旅游港口城市,中国重要育种基地。位于海南岛南端。面积1887平方公里,人口36.29万。除汉族外,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黎族人口约10万。三亚市前身为崖县。西汉时为临振县地,隋为临
位于东经109.5°,北纬18.2°,在海南省最南端。宋为崖州,民国改崖州为崖县。1984年改三亚市。以县治三亚镇而得名。镇因地处三亚河口得名。古语“三亚”意为三条岔路。
位于东经109.5°,北纬18.2°,在海南省最南端。宋为崖州,民国改崖州为崖县。1984年改三亚市。以县治三亚镇而得名。镇因地处三亚河口得名。古语“三亚”意为三条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