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中原区城区范围南部归属郑县第二区(齐礼乡),北部归属郑县第四区(五权乡)。

1948年10月22日,郑州市解放。中共郑州市工委废除了旧的镇、保、甲组织形式,于1948年10月27日前后成立郑州市第一、二、三区。一区为现管城回族区,二区为现二七区,三区就是中原区的前身。市委派设中共三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区民主政府,辖15个街公所。

1949年12月撤销三区工委、民主政府,区街政权由区公安分局及其派出所代替。

1951年9月,成立中共郑州市三区委员会、区人民政府。翌年12月,组建乔家门、小赵寨、二马路、铭功路、蜜蜂张5个街政府。

1954年8月,增设岗位杜街政府。

1955年2月将街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10月将三区人民政府改为建设区人民委员会。

1955年、1956年分别增设建设路、三官庙街道办事处。

1958年8月,城市人民公社化,建设区改称建设区人民公社,下辖街道办事处改名为人民公社。

1960年5月,改为中原人民公社,下辖7个分社。

1961年8月,城市恢复区、街建置,中原人民公社改为中原区人民委员会,时辖建设路、三官庙等6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农业公社。

1962年5月增设秦岭路街道办事处。

1968年2月,成立中原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4月,成立中原区人民政府。

1985年11月,增设汝河路街道办事处。

1987年3月,郑州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郊区、金海区,将须水、光赵、石佛、大岗刘乡划归中原区管辖。调整后,中原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5个乡。

2003年9月,将石佛镇、沟赵乡交由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代管。郑州高新区面积由18.6平方千米扩展到67.7平方千米。2004年,中原区辖8个街道、1个镇、2个乡。2005年中原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岗刘乡,设立航海西路街道办事处。截至2013年9月24日,中原区辖12个街道:汝河路街道、棉纺路街道、绿东村街道、秦岭路街道、建设路街道、林山寨、三官庙街道街道、桐柏路街道、中原西路街道、航海西路街道、须水街道、西流湖街道。

相关参考

中原区的历史沿革

中原区解放前,中原区城区范围南部归属郑县第二区(齐礼乡),北部归属郑县第四区(五权乡)。1948年10月22日,郑州市解放。中共郑州市工委废除了旧的镇、保、甲组织形式,于1948年10月27日前后成立

中原区的历史沿革

中原区解放前,中原区城区范围南部归属郑县第二区(齐礼乡),北部归属郑县第四区(五权乡)。1948年10月22日,郑州市解放。中共郑州市工委废除了旧的镇、保、甲组织形式,于1948年10月27日前后成立

横卧中原的嵩山

横卧中原的嵩山。中岳嵩山地处河南省洛阳与郑州之间的登封县境内,北濒滔滔黄河,“势如卧龙,雄镇中州”。早在夏商周时代,就被称为“中原第一名山”。周平玉迁都锥邑(今洛阳)后,正式定嵩山为中岳,沿袭至今。由

横卧中原的嵩山

横卧中原的嵩山。中岳嵩山地处河南省洛阳与郑州之间的登封县境内,北濒滔滔黄河,“势如卧龙,雄镇中州”。早在夏商周时代,就被称为“中原第一名山”。周平玉迁都锥邑(今洛阳)后,正式定嵩山为中岳,沿袭至今。由

名胜古迹 横卧中原的嵩山

  中岳嵩山地处河南省洛阳与郑州之间的登封县境内,北濒滔滔黄河,“势如卧龙,雄镇中州”。早在夏商周时代,就被称为“中原第一名山”。周平玉迁都锥邑(今洛阳)后,正式定嵩山为中岳,沿袭至今。  由于嵩山位

锦州市的历史沿革

锦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秦、

锦州市的历史沿革

锦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秦、

泉州市的历史沿革

泉州状元街牌楼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

泉州市的历史沿革

泉州状元街牌楼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的历史沿革

黄阁旧名凤凰阁,又名黄旗角。因村后一小山岗凤凰阁而得名。宋代简称凰阁。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中原汉人麦氏五兄弟因战乱及传闻皇帝失妃事件,惧祸及而携家眷二百余人南迁到此定居,改凰阁为黄阁,隐寓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