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隰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永和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隰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隰县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建汉,曾徙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488年)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龙泉郡。
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冲要,开皇五年(585年)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开皇十八年(598年),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浮山、石楼、蒲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州。贞观三年(627)复置隰州。
宋、元、明、清因隰州置。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
民国三年(1914年)划属河东道,民国十九年年(1930年)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西等15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
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
1961年复改隰县。
相关参考
位于东经110.9°,北纬36.6°,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汉置蒲子县。隋改隰川县。唐称隰州。据《太平寰宇记》载:以县南有龙泉,地湿,因名隰。1912年改为隰县。
位于东经110.9°,北纬36.6°,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汉置蒲子县。隋改隰川县。唐称隰州。据《太平寰宇记》载:以县南有龙泉,地湿,因名隰。1912年改为隰县。
隰县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
隰县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
永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数十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即有远古的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属晋之同姓诸侯国蒲(今石楼);春秋时代仍属晋之蒲,置楼邑;战国属魏蒲阳(今隰县),仍属楼邑;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
永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数十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即有远古的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属晋之同姓诸侯国蒲(今石楼);春秋时代仍属晋之蒲,置楼邑;战国属魏蒲阳(今隰县),仍属楼邑;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
标准地点位于山西省隰县午城镇的昕水河支流柳树沟内砾石层之上,未见其直接和三趾马红土层接触。岩石颜色较红,含有红棕色埋藏土壤层。在午城黄土中,未见清楚层理,所含砂与砾石的数量也较少,推测形成时,无较强流
标准地点位于山西省隰县午城镇的昕水河支流柳树沟内砾石层之上,未见其直接和三趾马红土层接触。岩石颜色较红,含有红棕色埋藏土壤层。在午城黄土中,未见清楚层理,所含砂与砾石的数量也较少,推测形成时,无较强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庵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里许凤凰山巅。庵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清代各朝多次修补。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所建。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庵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里许凤凰山巅。庵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清代各朝多次修补。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所建。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