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六安市舒城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行省
篇首语: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徽省 六安市舒城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省 六安市舒城县的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属扬州。西周武王克纣后,封功臣偃姓子爵于此,立为舒国,后分立舒庸、舒鸠、舒蓼、舒龙、舒鲍、舒龚,史称“群舒”。舒城县是群舒地域之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周祚势衰,诸侯争霸,“群舒”势弱,周定王六年(前601)楚庄王灭舒蓼。周简王十二年(前574),楚共王灭舒庸,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楚康王命令尹屈建率师灭舒鸠。至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前后百余年间,群舒先后为楚所灭。秦时,属九江郡,汉高祖四年(前203),置舒县。翌年,别置龙舒县。汉明帝永平五年(62)封楚王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领舒县、龙舒县,改称“龙舒侯国”。三国时期(220—280),初属魏、后属吴,晋时属扬州庐江郡。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舒城县,属淮南道庐州。北宋时属淮南西路庐州。元时,初属江淮行省,至元十三年(1276),属庐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属直隶中书省庐州府,永乐十八年(1420),属南直隶庐州府。清顺治二年(1645)属江南省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庐州府。
民国3年(1914),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21年,安徽省开始分设行政区,后又改为行政督察区,舒城县属第三区(专署驻六安县)。
1949年1月22日,全县解放,县、区、乡、村分别成立民主政府,是年5月1日,改为人民政府,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1952~1985年底,属安徽省六安专(地)区。2000年至今,属安徽省六安市。
相关参考
安徽省六安地区辖县,著名“舒席”和“舒茶”产区。位于省境中南部,杭埠河流域。面积2062平方公里,人口92.6万。县府驻城关镇。周称舒国,秦汉时设舒县、龙舒县,唐置舒城县。县境位于大别山区东北麓。西南
安徽省六安地区辖县,著名“舒席”和“舒茶”产区。位于省境中南部,杭埠河流域。面积2062平方公里,人口92.6万。县府驻城关镇。周称舒国,秦汉时设舒县、龙舒县,唐置舒城县。县境位于大别山区东北麓。西南
小涧镇位于蒙城西北部,形似粮袋,顺涡、淝二水流向,呈西北东南势,镶嵌在淮北平原上。双锁(齐)、灵(狼)、尖、黄伯等山丘纵贯其中,宛若串珠,是涡河下游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镇。据史料记载,小涧于唐·贞
小涧镇位于蒙城西北部,形似粮袋,顺涡、淝二水流向,呈西北东南势,镶嵌在淮北平原上。双锁(齐)、灵(狼)、尖、黄伯等山丘纵贯其中,宛若串珠,是涡河下游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镇。据史料记载,小涧于唐·贞
裕安区境,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先后属属九江国、淮南国、衡山国、六安国。两晋时,属扬州庐江郡。北宋时,先后属淮南西路寿州、淮西路六安军。元代,属庐州路。明朝,属庐州府六安州。清朝,属安徽省庐州府。民国元
裕安区境,秦代属九江郡。汉代,先后属属九江国、淮南国、衡山国、六安国。两晋时,属扬州庐江郡。北宋时,先后属淮南西路寿州、淮西路六安军。元代,属庐州路。明朝,属庐州府六安州。清朝,属安徽省庐州府。民国元
六安古代六安地区建置历史悠久,夏属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称皋城。西周至春秋,封国林立,境内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侯国。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先后隶属吴
六安古代六安地区建置历史悠久,夏属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称皋城。西周至春秋,封国林立,境内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侯国。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先后隶属吴
秦,属九江郡,为六、潜等县地。西汉,分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和豫州刺史部汝南郡,由潜、六、安风、雩娄等县分领。东汉,属庐江郡的潜、六安、安风、雩娄。部份时期为诸侯国领地。三国,为魏地,分属扬州庐江郡和豫州
秦,属九江郡,为六、潜等县地。西汉,分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和豫州刺史部汝南郡,由潜、六、安风、雩娄等县分领。东汉,属庐江郡的潜、六安、安风、雩娄。部份时期为诸侯国领地。三国,为魏地,分属扬州庐江郡和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