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通化市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元

篇首语:过去并不等于未来,一定会有辉煌的一天,相信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吉林 通化市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吉林 通化市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二道江区早期历史

远古时代(约2—4万年前),通化二道江区地域已有人类生存。

新石器时代(约5—6千年前),早在6000多年前,通化市浑江两岸已有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渔猎稼穑,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发展,通化二道江区的古人类经过长期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华夏、肃慎、濊貊三大语族先世居住的地方。

二道江区历代归属

西周初,通化二道江区为肃慎之南界,宣王时,在“肃慎、燕、毫吾北土”的“北土”境内封韩候,主领当地濊貊民族。通化为韩候领地。韩候失国后,被商朝王族箕子建立的“箕子朝鲜”所统治的候国并入,箕子候国为周王朝册封的诸侯国,通化二道江区为周的领地。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年)时,通化二道江区为燕国辽东郡属地。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初,通化二道江区属辽东郡,秦统一中国后,燕人卫满亡命长白山迤西,广收燕、齐、赵国躲避战乱的流民,建立“卫氏朝鲜”,通化二道江区属其辖境。

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辽东地区设玄菟郡,统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通化二道江区为幽州刺史部玄菟郡上殷台县。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贵族朱蒙(邹牟)率卒攻占玄菟郡高句丽县,更国号为高句丽。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五女山城)。

汉元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筑尉那岩城。浑江流域是高句丽民族及其早期文化的核心发祥地。

东汉时,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丽遣使奉献,要求臣属玄菟郡,是汉王朝郡国,通化二道江区为其控制之地。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立为辽东侯,领辽东、玄菟等五郡。

东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公孙康击高句丽,破其城,通化二道江区为公孙氏政权控制之地。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公孙康臣服于魏,历三世约50年,通化二道江区为其辖地。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兵斩公孙渊,通化二道江区遂入魏之版图。

魏齐王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因高句丽数次骚乱,叛服无常,幽州刺史母丘俭率步骑军万人征讨。大战于梁口(今通化县江口村),母丘俭陷丸都山城,并刻石碑留念。石碑存辽宁省博物馆,自此通化二道江区复魏之管辖。

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置平州辖辽东、玄菟、带方诸郡,通化二道江区仍属玄菟郡。

永嘉之乱后,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割据的地方政权,通化二道江区曾为前燕、后燕之地域。

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中原各王朝。

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5年),高句丽迁都平壤。此时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的肃慎族逐渐强大,建立勿吉国。通化地区北部为勿吉属地,南部为高句丽属地。隋朝,通化二道江区隶属关系不变。

唐朝,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以讨弑逆、拯汉民、复旧疆、防后忧为由,诏谕天下伐高句丽。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高句丽政权。唐于辽东故地及高句丽旧壤设安东都护府,通化二道江区为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管辖。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震国。光天二年(公元713年),唐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更名为渤海国。通化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正州,正州治所即今通化市境内。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更名东丹国,通化二道江区属之。

辽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通化二道江区为东京道辽阳府正州所辖。

辽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为牵制金兵南下,辽以六万军来攻照散城(今梅河口市山城镇一带),金将阿徒罕星夜弛援,夜渡益褪水大破辽军,乘胜攻占辽阳。

金时,金太祖灭辽,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通化属金之东京路婆速府管辖。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 蒙古军陷金,东北全境为之管辖。通化二道江区属沈阳路。

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于辽东设“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通化二道江区属之。

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置辽阳行省,通化二道江区属辽阳行省辽阳路婆娑府。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十年设立辽东指挥使司。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又增设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此时女真人不断南徒,通化为女真人主要集居地区,通化属奴尔干都司建州卫。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卫都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金(后金)政权,以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为都,通化地区为清王朝入关前的重要基地。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定都北京,在东北前后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统帅官兵分地管辖,镇守边陲。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置奉天府,通化为奉天府管辖。

二道江区通化设治

通化市于光绪三年(1877年)设治,始称“通化”。

民国二年(1913年)划归奉天东边道,民国十九年(1931年)为伪通化省省会,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属通化省,民国三十年(1942年)析通化县通化街置通化市,属通化省。

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为伪满洲国首都。

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至1954年为安东省省会1954年设通化专区,专署驻通化市。

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市、县分治,属安东省,

1949年属辽东省。

1956年原由省直辖的东丰县划归通化专区。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通化市划归通化专署领导。

1960年撤销通化县,并入通化市;

1962年恢复通化县(驻通化市);

1970年通化专区改称通化地区,地区驻通化市;

1985年,撤销通化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通化市升格为地级市;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

相关参考

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二道江区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2000年,二道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7590人,其中:桃园街道34396人、东通化

二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二道江区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2000年,二道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7590人,其中:桃园街道34396人、东通化

吉林省通化市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约2—4万年前),通化地域已有人类生存。通化县大安镇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骨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等遗物和人类用火遗迹,均证明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新石器时代

吉林省通化市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约2—4万年前),通化地域已有人类生存。通化县大安镇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骨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等遗物和人类用火遗迹,均证明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新石器时代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的历史沿革

东昌区原名头道江,清同治年间已成集镇。清光绪三年(1877年)通化市设治,始称“通化”。东昌区属之。民国二年(1913年)划归奉天东边道。民国十九年(1931年)为伪通化省省会。民国二十五年(1937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的历史沿革

东昌区原名头道江,清同治年间已成集镇。清光绪三年(1877年)通化市设治,始称“通化”。东昌区属之。民国二年(1913年)划归奉天东边道。民国十九年(1931年)为伪通化省省会。民国二十五年(1937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的历史沿革

周秦时期属燕辽东郡。西汉时期属玄菟郡上殷台县。西汉末期,北扶余族一支南下至卒本川,于山上筑城,称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建国称卒本扶余,于西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卒本扶余占据了西汉玄菟郡的高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的历史沿革

周秦时期属燕辽东郡。西汉时期属玄菟郡上殷台县。西汉末期,北扶余族一支南下至卒本川,于山上筑城,称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建国称卒本扶余,于西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卒本扶余占据了西汉玄菟郡的高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的历史沿革

民国三年(1913年),辉南直隶厅改为辉南县,隶属奉天省,县府仍在辉南街。民国二十二年(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的傀儡伪满洲国成立,伪辉南县公署在辉南街同时成立。民国三十一年(1941年),金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的历史沿革

民国三年(1913年),辉南直隶厅改为辉南县,隶属奉天省,县府仍在辉南街。民国二十二年(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的傀儡伪满洲国成立,伪辉南县公署在辉南街同时成立。民国三十一年(1941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