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太和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元年
篇首语:时间仿似一条直线,没有起点,亦无终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华东太和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华东太和县的历史沿革
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时期属宋国,名鹿上,又名邢丘、廪丘,宋国曾与齐国、楚国在此会盟,称为鹿上之盟。战国时期属魏国,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郪”,即指太和。后归楚国。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
汉置细阳、乐昌、新妻宋,并属汝南郡。高祖二年(前205年),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前182年),封赵王张敖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
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35年),封陈彭子陈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军功封郭亮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后宋公于新妻。
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年),隶属谯郡。
晋废细阳。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北魏太和间(477年―499年),废宋县。梁置陈留县。
隋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
宋开宝六年(973年)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名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绍兴末陷于金。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年(1304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治迁于今地,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属南京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府,复改属颍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直属安徽省。
民国3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县境北部属鹿毫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
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
1949年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1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59年1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同年4月恢复太和县。
相关参考
夏朝时期,华东地区分属兖州、青州、徐州和扬州等地。周朝时期,华东分属宋国、齐国、纪国、鲁国、滕国、吴国、楚国、莒国和邾国等地。秦朝时期,分属九江郡、四川郡、薛郡、东海郡、会稽郡、砀郡、闽中郡等地。唐朝
夏朝时期,华东地区分属兖州、青州、徐州和扬州等地。周朝时期,华东分属宋国、齐国、纪国、鲁国、滕国、吴国、楚国、莒国和邾国等地。秦朝时期,分属九江郡、四川郡、薛郡、东海郡、会稽郡、砀郡、闽中郡等地。唐朝
赵集乡农业耕地53409亩,土质呈多样化,东部沿黑茨河为黄土淤地,面积3500亩,南部沿颍河为沙土地,面积约5600亩,适于多种经营。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1986年—1992年,农业机械化程
赵集乡农业耕地53409亩,土质呈多样化,东部沿黑茨河为黄土淤地,面积3500亩,南部沿颍河为沙土地,面积约5600亩,适于多种经营。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1986年—1992年,农业机械化程
余江县境在秦汉时为余汗县地,晋元康元年(291)始置晋兴县,后为兴安县,不久,撤县为晋兴乡,入余汗县,南朝陈元嘉年间(560~565)于晋兴县故地设置安仁县。属鄱阳郡,隋废,入余干县,仍为晋兴乡,直至
余江县境在秦汉时为余汗县地,晋元康元年(291)始置晋兴县,后为兴安县,不久,撤县为晋兴乡,入余汗县,南朝陈元嘉年间(560~565)于晋兴县故地设置安仁县。属鄱阳郡,隋废,入余干县,仍为晋兴乡,直至
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曾是楚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秦汉以后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
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曾是楚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秦汉以后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境内海安青墩地区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五代设郡,称静海。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筑城,定名通州。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称崇州,又名崇川。自此以后至清军入关(16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境内海安青墩地区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五代设郡,称静海。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筑城,定名通州。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称崇州,又名崇川。自此以后至清军入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