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 中国名寺 8.外八庙
Posted
篇首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名胜古迹 中国名寺 8.外八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名胜古迹 中国名寺 8.外八庙
清代修建的驰高中外的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坐落在峰峦起伏的山谷盆地中,群山环拘,河水中流。山在是以自然山水融合我国南北园林之特点,形成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过去有七十二景之称。它原是清代帝土的行宫,也是清土朝前期的重要政治活动场所,现在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旅游胜地。
在避暑山庄的东北面,有一片金碧辉煌、风格独特的寺庙群。寺庙三面环抱,面向山庄,犹如众星拱月,与山庄交相辉映,形成一个绚烂壮观、气势雄伟的艺术整体。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第一座博仁寺建立,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须弥福寿庙竣工的67年间,先后落成寺庙11座,其中8座朝廷派驻喇嘛,并由理藩院发放银铜。由于这些寺庙在京师之外,人们习惯称它为“外八庙”。后因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为的破坏,现在尚存寺庙7座,计有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寿庙、普陀宗乘庙和殊像寺。
承德外八庙的建筑丰富多彩,楼、台、殿、阁、亭、廊、堂、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各寺庙依山傍水,运用自然景色造园借景的手法,融合了我国各民族的建筑艺术而又有所创新,使之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各处寺庙的布局,建筑的形式,装饰的手法,园林的配置,地址的选择,都各有特点,匠心独运。外八庙的寺庙群在建筑上是一组辉煌壮观的艺术杰作,是难得的建筑艺术珍品。
溥仁寺在避暑山庄和武烈河的东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是外八庙中建造最早的一座寺庙,为蒙古各部的土公贵族到承德庆贺康熙皇帝60岁大寿而建,当时除建了溥仁寺外,还建有溥善寺。因溥仁寺先建,又称前寺,溥善寺后建、又称后寺,后寺现已无存。溥仁寺前殿名慈云普荫,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显得庄严宏伟。殿内供奉三世佛和二侍者,两侧排列有十八罗汉像。后殿名宝相长新,殿内供奉无量寿佛。院中殿字富丽堂皇,古树参天,环境清幽。
普乐寺位于避暑山庄以东的台地上,背依磐锤峰,面向武烈河,与山庄隔水相望。它占地24000平方米,是清政府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叛乱后,特为蒙古、布鲁特、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来承德朝勤而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开始,次年八月竣工。乾隆皇帝取“既宁且安,其乐斯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而赐名为普乐寺。
普乐寺山门坐东朝西,顺应山势而建,面向山庄,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寺内布局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有山门、钟楼鼓楼、天土殿、宗印殿等汉式建筑,宗印殿内供奉着无量寿佛、释迎牟尼佛和燃灯佛,两侧有八大菩萨像。左右配殿供奉金刚像。从宗印殿顶的琉璃塔,殿内天花板的六字真言图案和左右配殿的金刚塑像看,都反映了喇嘛教的特点。后半部分是普乐寺的主体建筑旭光阁,俗称圆亭子。它是用砖石砌造的三层方形高台,台中间石基上建有木制圆形旭光阁,阁高23米,直径21。 68米,内外两圈各有木柱12根,外圈装有隔扇,四面有门,上覆重檐攒尖顶,饰黄琉璃瓦,外形与北京天坛祈年殿相似,但规模略小,颇具特色。旭光阁内正电建一小城,中有木制曼茶罗,内供奉一尊上乐土佛像。曼茶罗是佛教名词,梵文的音译,即坛场的意思。佛教徒诵经或修法时,须先选择清净的地方,安置佛像、菩萨像,叫坛场,密宗修法时,所观想佛、菩萨形象的画像,也称曼茶罗。在曼茶罗的上方,有造型优美、雕刻精细、金光灿烂的木制圆形斗八藻井,中央悬有L金的二龙戏珠,光彩守目。它共分四层,圆如伞盖,与阁外形状相配极为1调,制作精美,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旭光阁外四周立8座琉璃小塔。金碧辉煌的圆亭子,在蓝天下,在群山间,在夕阳映照之中,显得格外妖烧。
安远庙矗立在避暑山庄东北的山岗上,平面呈长方形,山门西南向,面对山庄,布局严谨密台,在寺庙群中独具一格,在起伏的山峦、碧绿的田野衬托下,气氛庄严肃穆。它是乾隆皇帝为怀柔和满足从新疆伊犁迁居热河的厄鲁特蒙古的一支,达什达瓦部2000多居民和他们的信仰,以及政治上的需要而建的。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因系仿照新疆伊犁河北面著名的固尔札庙的形制建造,故又有伊犁庙之称。庙的山门采取汉式券门,石雕斗拱。庙中的主体建筑有64间平房围绕的普渡殿。它坐落在围廊的正中,是一座高大的三层建筑。第一层采用西藏碉房式的建筑形式,但无梯形育窗;第二、三层为重檐歇山式,殿顶覆盖三层黑色琉璃瓦。这种围廊式的建筑,称为“嘛呢噶拉廊”,常把它作为寺庙的围墙,平房内放置经文桶。普渡殿内第一层供奉有大型木雕地减土像,四壁绘有释迎牟尼本生故事,名“佛国流源”的壁画。第二层原放有乾隆皇帝打猎用的弓箭和衣物等。
普宁寺在避暑山庄的东北面,因寺内育木雕大佛像,俗呼之为大佛寺,它建筑规模宏大,占地约23000平方米,具有汉藏寺庙建筑形式。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是乾隆皇帝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之后,于同年十月在避暑山庄万树园大宴厄鲁特蒙古四部,并将各部土公加封汗、土、贝勒、贝子等爵位并赏费。为纪念这一盛会,遂下令“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建寺,名为普宁,意即自雪山葱岭,以逮西海的广大臣民安居乐业,永远普宁。
寺的山门向南,正对避暑山庄。寺的建筑大致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有山门、碑亭、钟鼓楼、天土殿和大雄宝殿等,在同一中轴线上,皆为汉式寺庙建筑。这部分以大雄宝殿为主体,重檐歇山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中间有奈金舍利塔。须弥座台基上有石栏杆围绕。殿内正中供奉着造型生动、巨大的三世佛,两侧有比人高大的罗汉像,面目传神,栩栩如生。后半部有主殿“大乘之阁”,它是建在一座9米多高台基上的,既采取了楼、亭、殿、阁等多种汉族建筑形式,又有藏族碉房风格,是汉藏台壁的一组建筑。阎高三层,外观六层,往上每层逐渐收进,顶部有一大四小的方形亭式攒尖顶,耸立在2米多高的须弥座台基上,底宽34。 8米,进深30。 5米,通高36。 75米,均为木结构,建筑特殊,体现了雅鲁江畔的三摩耶庙特征,宏伟壮阔,给人以崇高庄严的感觉。阁内供奉一尊金漆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高达22。 26米,腰围15米,甩杨、榆、松、柏、根五种木料雕刻拼接而成,[匕北京雍和宫独木雕成的弥勒佛像还要高大,成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它重达122。 74吨,用木材约120立方米。大佛共有42臂,每只手掌心有一只眼睛,除自身两只手合掌外,其余40只手各持轮、螺、伞、盖等法器。佛冠上还有一尊1。 53米高的无量寿佛。大佛造型优美,比例匀称,线条流畅,表情丰富,是一件大型本雕艺术珍品。在大佛的东边有木雕婆婆仙人;西边有木雕功德天女,两尊像均高18米,形态自然生动。大乘之阁两侧有口殿和月殿以及象征八小部洲、四大部洲等表现佛教宇宙观的建筑。阁的四周还伤西藏三摩耶庙鸟策大殿的形式和布局,建黑、自、红、绿四色塔门,但形状与规模有所不同。这些塔门结合并发展了中原地区的塔形特点,基座采用过街塔的形式。塔身一般采用双层“重钵”,其中三座是双层“覆钵”,有一座还做成重叠的“仰钵”形式,上面雕刻金刚许和法轮等作为装饰。在建筑艺术效果上,这四座颜色不同的塔门,与周围的口形、月形、三角形、六角形等台殿小型建筑的相互配合下,衬托出主体建筑大乘上阎的雄浑壮阔,造成非常富丽的空间变化,共同构成一组建筑的完整布局,使之成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群。须弥福寿庙又称行宫,坐落在避暑山庄的北宫墙外。它是仿口喀则的札什伦布寺,建于乾隆四十五年
(1780),是外八庙中建造最晚的一座。礼什伦布为藏语音译,札什为福寿,伦布即须弥山的意思。占地面积37900平方米,建筑形式独特,吸取了汉藏建筑艺术之长。西藏班禅额尔德尼六世从西藏来承德,为乾隆皇帝庆贺70岁寿辰,因他在口喀则住札什伦布寺,乾隆遂下令“肖其所居”,即仿照札什伦布寺的形式建造,作为班禅来承德时居住和诵经传法的地方,也表示对喇嘛教的尊崇。其建筑布局吸取了汉藏民族的建筑艺术,远望金碧辉煌,豪华富丽,极为壮观。
须弥福寿庙的山门向南,前有石桥,正北为碑亭。它的主体建筑是一座藏式的大红台,台上四角筑小殿,外砌女墙。红色外墙上整齐地排列着长方形窗,窗上饰琉璃檐口。大红台内有被誉为奇观胜景的方形妙高庄严殿,重檐攒尖顶,上覆盖L金鱼鳞状铜瓦,光彩夺目。每个殿脊上各有两条金色游龙,欲跃欲飞,形象生动。殿顶上的大宝顶,庄严华丽。殿内第一层供奉释迎牟尼像和象征其涅架的塔;第二层供奉释迎牟尼佛及其两弟子像,两侧有十八罗汉,第三层洪奉三尊密宗金刚像。大红台的周围布置假山叠石,并借自然山势,使环境和谐一致,增加整体的美感。台的东面原来有乾隆皇帝的体息处所御座楼、现已无存;台的西面有吉祥法喜殿,方形建筑,共有二层,上层为佛堂,下层是班禅六世的行宫。后山坡上建有金贺堂和万法宗源殿,是班禅弟子的住处。
庙后山岗上还建有一座七层八面的琉璃万寿塔,自成塔院。塔下为石砌方台,台上建八角形塔基,其上再建附阶回廊和上部塔身。它是仿照北京香山召庙的琉璃塔建造。须弥福寿庙是融合汉藏建筑艺术的结晶。它的修建,据记载,当此庙建成之时,由伏尔加河回归祖国的上尔启特首领握巴锡等人也曾到热河勤见皇帝,乾隆在庙中为他们诵经视福,树碑纪念。此举在当时对加强清政府同西藏地方政权随关系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团结起了重要的作用。
普陀宗乘庙普陀宗乘是汉译,藏语即布达拉。此庙在避暑山庄的正北面,是乾隆皇帝为庆贺他60岁寿辰、其母皇太后80岁寿辰,用以接待各族土公贵族而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所建,历时四年多才完成。它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面积达22000平方米。因其形制是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官,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依山坡而建,坐北朝南,层层升高,富于变化。庙内有大小建筑近40座,是一组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建筑群。
山门前有五孔石桥一座,门内有大碑亭,亭中有三块巨型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记事碑,分别是:“普陀宗乘之碑记”、“土尔启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启特部众记”。过碑亭到五塔门,位于普陀宗乘之庙的前部中轴线上,是进宙必经之路。五塔门为一座高10。 5米的白台,中有拱门三个。门壁上下三层装饰着藏式假窗,白台上建彩色琉璃砖砌筑的喇嘛塔五座,形式各不相同。根据佛经可知,过街塔是供僧人、信徒每口经过其下,都可顶礼敬佛之用。从建筑艺术上看,造成塔门形式,比一般的门更富艺术效果。五塔在佛教中都是胜利塔,表示长寿的意思。在五塔门的北面还有琉璃牌楼。这组包括五塔白台、单塔白台和僧舍等30多座的藏式建筑群,依照地形分布在山坡上,形成高低错落而富变化的长方形布局。在建筑群的北面中间,则巍然耸立着全庙的主体建筑大红台。
大红台气势雄伟,是用花岗岩和砖石依山垒砌而成,台高25米,外观七层。上三层原有群楼,现已毁:下四层白色壁面有紫红色假窗,色彩相间,十分艳丽。大红台建在17米高的大自台上,全台共高达42米,宽59。 7米,有城阁凌空之感。大红台的平顶上建有殿阁楼亭,中部是万法归一殿,重檐四角攒尖樊金瓦顶,周围为三层的楼群,楼后台东面有洛伽胜境殿,西面是慈航普渡殿,都用L金鱼鳞瓦覆盖,是一座汉藏艺术相结合的大型建筑。普陀宗乘之庙建筑大部分采用了藏族手法,其主要殿阁都大量使用琉璃瓦或L金铜瓦,显得富丽堂皇,与白台红墙,苍松翠柏交相辉映,绚丽多彩。
殊像寺在避暑山庄的北面,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是乾隆皇帝在他母亲70岁寿辰时,陪同到山西五台山烧香拜佛,见那里寺庙雄伟,佛像秀丽,因而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前殿称会乘殿,殿内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像。殿后假山雄奇,在最高处建有八角形宝相阁,阁内原供奉有12米高的木雕文殊菩萨骑狮像,相传是乾隆皇帝的化身。在宝相阁后为玲珑别致的清凉楼。现在这些阁楼均已无存。
承德外八庙,不仅在当时的政治需要上达到了怀柔安定的目的,而且在建筑形式上也是吸取了西藏、新疆等地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反映了我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特点,在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关参考
善化寺位于辽全时期的陪都西京一一山西大同城南门沟,故又俗称“南寺”。善化寺坐北朝南,红墙灰瓦,气势雄伟,占地1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辽金寺院。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石壁山中。这里四面群峰环抱,层峦叠嶂,石壁陡立,故又名石壁寺。金人赵点在《游石壁题》一首诗中赞颂玄中寺说:“路折八九里,云藏四五峰。松萝深绝壁,殿阁倚晴空。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镇北,是我国有名古刹之一,与龙华宝塔、桃花,合称龙华风景区三绝。 龙华寺历史悠久,建寺的年代始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有说相传创建于三国吴赤鸟五年(242);有说创建
开福寺位于湖南长沙市北郊新河口凤嘴南,寺庙依紫微山而立,盾有碧浪湖,古樟掩映,碧水索绕,风景佳丽,引人入胜。明代文人李冕有《开福寺》诗一首赞曰:“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合镜碧,
麓山寺坐落在湖南长沙市西郊岳麓山半山腰,枫林深处,林木葱葱,流泉漏漏,景色宜人。每当深秋季节,遍山的枫叶红似烈火,层林尽染,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如二月花。
著名的兴教寺位于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离城约24公里,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终南山麓沪水之滨的樊川盆地,清流纵横,河渠交错,风景优美,自周、秦、汉、唐以来,一直是估都长安的游览胜地,那里曾有兴教
广东佛山祖庙坐落在佛山袒庙路的闹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一1085,原名北帝庙,明代改称灵应祠,而佛山人却称它为祖庙。这里所说的祖庙,包含有祖祠的
玉佛寺,座落在繁华的上海市安远路口,虽然没有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为衬托,但是,它那雄伟的建筑,那黄色的寺墙,与金光闪闪的“玉佛禅寺”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东西偏门上分别题&ld
紫金庵,位于江苏省吴县西南东洞庭山中部的西卯坞。坞内苍松翠竹,环境幽雅。规模不大,仅二门一殿一堂,总占地、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玲珑典雅。《净因堂碑记》说:“吾山拾提蓝若不下数十处,
永乐宫原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上,面临黄河,北倚条山,是个“山川蕴秀,土膏林郁”之地。这里相传是仙人吕洞宾的出生地。吕洞宾名岳,号纯阳子,生于公元789年,曾两次考进士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