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的历史沿革
秦时属会稽郡长水县(秦末改由拳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娄县(后改昆山县)南境。从唐朝到清朝,中山地区一直属华亭、集贤2个乡。
唐天宝十载(751年),置华亭县,县治设于中山地区的今中山东路(松江二中);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升华亭县为华亭府(次年改名为松江府),领华亭县。府、县治同设在今中山东路(松江府设在今松江二中处、华亭县设在今松江宾馆处)。中山地区属华亭县管辖。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西北部建娄县,县治初设在府城西水次仓,后迁移人府城,与华亭县同城设治。
民国元年(1912年),松江县辖24市、乡,中山地区属华亭县的白沃乡、龙兴乡及泗泾乡的部分,城区为华亭市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华亭县改称为松江县,县治不变。
1949年11月,中山地区划为城东区3个乡,城西区的两个半乡。
1957年8月,撤区并乡时,由城东区的洞泾、城东、五龙3个小乡,城西区的三龙、安乐2个小乡合并建立城北乡。
1958年9月25日,政社合一,成立幸福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改称城北人民公社。
1980年12月,城北人民公社改称五里塘人民公社。
1984年2月,改建为五里塘乡。
1994年7月,五里塘乡改为茸北镇。
1997年,辖徐塘、苗圃、夏家浜、卖花桥、梅家浜、玉湖、白马、邱泾、五龙、小堰头、陈厍、园中、放生池、生生、大塔浜15个村委会和茸梅、民华、茸梅、民乐2个社区。
2001年1月,撤销茸北镇建制,建立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原茸北镇、松江镇、新桥镇、车墩镇的部分行政区域。
2005年4月,中山街道最后一个行政村撤销,建立夏家浜社区。
2006年4月,原松江工业区管辖的蓝天1~5村社区划人中山街道社区,时辖有16个社区,具体为白云、东外、方东、方西、南门、平桥、北门、五龙、茸梅、花桥、夏家浜、蓝天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615个居民小组。
相关参考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原是上海市21个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的“大镇”之一,常住人口曾超过30万人。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九里亭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北九亭地区析出九里亭街道。拆分完成后,新街道将按照标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原是上海市21个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的“大镇”之一,常住人口曾超过30万人。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九里亭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北九亭地区析出九里亭街道。拆分完成后,新街道将按照标
唐天宝十载(751年)置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府(次年改称松江府)。清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华娄自治公所设址城内杨家桥方正学祠(今区第二行政办公中心西)。民国元
唐天宝十载(751年)置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府(次年改称松江府)。清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华娄自治公所设址城内杨家桥方正学祠(今区第二行政办公中心西)。民国元
唐天宝十载(751年),割吴郡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该地属吴郡华亭县。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吴郡为苏州,隶浙江西道,该地属苏州华亭县。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该地属嘉兴府华亭
唐天宝十载(751年),割吴郡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该地属吴郡华亭县。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吴郡为苏州,隶浙江西道,该地属苏州华亭县。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该地属嘉兴府华亭
春秋时期,方松地区属吴国,阖闾后属长水县东境。战国初,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国,方松地区归属越国;战国中期后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起,方松地区属会稽郡长水县;三十七年(前210年),改长
春秋时期,方松地区属吴国,阖闾后属长水县东境。战国初,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国,方松地区归属越国;战国中期后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起,方松地区属会稽郡长水县;三十七年(前210年),改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江唐经幢松江唐经幢,又称松江唐代陀罗尼经石幢,位于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中山中路雷锋小学内,是上海地面最古老的建筑。经幢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本是松江人李嵩为其父母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江唐经幢松江唐经幢,又称松江唐代陀罗尼经石幢,位于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中山中路雷锋小学内,是上海地面最古老的建筑。经幢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本是松江人李嵩为其父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