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上栗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栗县的历史沿革
上栗花炮文化艺术节
远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栗就有百越族的一支在此繁衍、生息。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上栗地区(含今桐木、上栗、金山、长平)属湖南醴陵县管辖(据醴陵县志)。东汉初(约公元50年初),醴陵从临湘县析出设醴陵县。上栗地区仍为醴陵所辖。
西晋太康年间,上栗地区从醴陵析出划归豫章郡康乐县(今万载)管辖。《醴陵市志》有“后萍乡杨岐山西南一带从醴陵析出”之句。
隋开皇九年(589)撤康乐县,上栗地区划归萍乡县管辖。
五代十国及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初期,上栗地区均属萍乡县管辖。至民国二十年(1931)11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将上栗、桐木、长平3个区划归中共宜萍县委领导。
民国二十三年(1934)宜萍县委撤销时,上述地方仍为萍乡县辖至今。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1971年元月,经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上栗成为萍乡市下设的一个县级区。
199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栗撤区设县。
相关参考
1930年,桐木被划为浏九区,桐木的革命运动在这个时期进入高潮。1947年7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五兵团124师248团进驻桐木,桐木人民自此获得了解放。1949年11月,上栗地区增设桐
1930年,桐木被划为浏九区,桐木的革命运动在这个时期进入高潮。1947年7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五兵团124师248团进驻桐木,桐木人民自此获得了解放。1949年11月,上栗地区增设桐
1980年,萍乡市设立城关区、上栗区、湘东区、芦溪区(赣府字[1980]85号)。1997年11月13日,国务院(国函[1997]100号)批复同意撤销萍乡市上栗区,设立上栗县。1997年12月15日
1980年,萍乡市设立城关区、上栗区、湘东区、芦溪区(赣府字[1980]85号)。1997年11月13日,国务院(国函[1997]100号)批复同意撤销萍乡市上栗区,设立上栗县。1997年12月15日
明洪武二年(1369),袁州兵备道在栗江镇(上栗镇)设上栗巡检署,为袁州兵备道派出机构。清袭明制,上栗镇一直设有巡检署。宣统二年改上栗巡检署为上栗同知,为袁州府直属派出机构。清光绪三年(1898),改
明洪武二年(1369),袁州兵备道在栗江镇(上栗镇)设上栗巡检署,为袁州兵备道派出机构。清袭明制,上栗镇一直设有巡检署。宣统二年改上栗巡检署为上栗同知,为袁州府直属派出机构。清光绪三年(1898),改
昔称“猫里”,原为清代平埔族道卡斯人的社名。公元10世纪之前,平埔族、道卡斯族移居至苗栗地区。17世纪中期,汉族移民的闽南人、客家人开始迁来此地定居开垦。明郑时期,苗栗地区属于天兴县管辖;清代时期前期
昔称“猫里”,原为清代平埔族道卡斯人的社名。公元10世纪之前,平埔族、道卡斯族移居至苗栗地区。17世纪中期,汉族移民的闽南人、客家人开始迁来此地定居开垦。明郑时期,苗栗地区属于天兴县管辖;清代时期前期
解放前属萍乡县积善乡。1957年设立彭高乡,取境内彭家桥和高塘两村首字而得名,属萍乡县积善区。1958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彭高镇年设福田公社,1961年析置彭高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经上级批准
解放前属萍乡县积善乡。1957年设立彭高乡,取境内彭家桥和高塘两村首字而得名,属萍乡县积善区。1958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彭高镇年设福田公社,1961年析置彭高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经上级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