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古镇
篇首语: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万安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安镇的历史沿革
万安镇
万安镇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三国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万安曾为休宁县县治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末战乱时,歙县人汪华拥兵自保,先后占据歙、宣、杭、睦、婺、饶六州重地,汪华自号吴王,将郡治从原来的黟县迁至万安镇东侧的万安山(后又称古城岩、万岁山、寿山),使万安成为统辖六州的一方重地。元代汪泽民有《古城岩》诗描述道:“炀帝南游四海兵,石门凭险待时平。至今万岁山头庙,犹有居民说古城。”不久,汪华将郡治迁至歙县的乌聊山。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与发达,万安独特的地理位置日益凸现,成为下通歙县、杭州,上连县城并通达黟县、祁门的要道和重要水运码头。
据明代《新安名族志》记载:在万安古镇居住、经商的有俞、汪、任、吴、戴、黄、何、闵、邵、曹、游等11个大姓。在陆路交通不发达时,万安一直是古徽州的重要水运码头,来往行商者众多,逐步发展为商业重镇。万安古镇在明、清鼎盛时期,店铺多达400余家,行业多达100多种,街长5华里,雄居休宁县九大街市首位,享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的美誉。物产最著名的有“万安罗盘”和“松萝茶”。此外,糕点和生活用铁器等土特产品也是徽州远近闻名。
民初,仍有南北杂货、茶庄、丝绸、文房四宝、布匹、酱园、国药、罗经等行业50余种,店铺近150家。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后,随着屯溪至江西省景德镇公路的建成通车,水运渐失优势,商业贸易逐渐向县城海阳镇和县东重镇屯溪转移。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浙一带人员涌入,商业又一度畸形繁荣。
1945年后,经济衰落,农村贫困,古镇日趋萧条。
1975年,商业中心开始由古街移往公路两侧。
1980年后,沿公路两侧逐步建成新镇区,古街除少数店铺仍然保留外,大部分都已改为居住。
相关参考
东汉在涪县(治所今绵阳市)地置万安驿。西晋时期设万安县,南朝梁更名潺亭县,北朝西魏恢复万安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罗江县。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东汉在涪县(治所今绵阳市)地置万安驿。西晋时期设万安县,南朝梁更名潺亭县,北朝西魏恢复万安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罗江县。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民初改称县佐。民国二十年后改为区乡,辖区除今万安全境外,西向延至连城莒溪的梅村头一带部分村庄,东头延伸至营兜,南接上杭贴长及江山辖内的背洋、双车、斜背一带。明代及清初在万安地区设溪口驿丞。清雍正十三年
民初改称县佐。民国二十年后改为区乡,辖区除今万安全境外,西向延至连城莒溪的梅村头一带部分村庄,东头延伸至营兜,南接上杭贴长及江山辖内的背洋、双车、斜背一带。明代及清初在万安地区设溪口驿丞。清雍正十三年
万安古镇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三国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万安曾为休宁县万安古镇县治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末战乱时,歙县人汪华拥兵自保,先后
万安古镇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三国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万安曾为休宁县万安古镇县治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末战乱时,歙县人汪华拥兵自保,先后
清乾隆时期上安地区属南忠乡地,咸丰起属上南乡四甲地,民国二年,四甲改为四区,民国二十五年,高山乡并入,全镇设二十九保,解放后,上安镇仍置,1955年,高山乡脱离上安镇管辖。1958年,上安镇与唐场镇合
清乾隆时期上安地区属南忠乡地,咸丰起属上南乡四甲地,民国二年,四甲改为四区,民国二十五年,高山乡并入,全镇设二十九保,解放后,上安镇仍置,1955年,高山乡脱离上安镇管辖。1958年,上安镇与唐场镇合
永安镇早在汉唐时期就是从益州(今成都)经叙州(今宜宾)、滇西至东南亚诸邦的“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站口,宋元时代已形成有一定集市规模的驿站。永安镇原名鳌头铺,因鳌毛二字近音,又有毛头铺称谓,明末因战乱与
永安镇早在汉唐时期就是从益州(今成都)经叙州(今宜宾)、滇西至东南亚诸邦的“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站口,宋元时代已形成有一定集市规模的驿站。永安镇原名鳌头铺,因鳌毛二字近音,又有毛头铺称谓,明末因战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