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右卫
篇首语: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万全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全县的历史沿革
汉代县境置宁县,东晋时沦废。唐代属文德县。辽代于今宣平堡置大新镇。金代于今宣平堡置宣平县,又于今阳门堡置阳门县。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于今左卫镇置万全左右卫。明永乐二年 (1404年) 移万全右卫治所于德胜口堡城,即今万全城。
清代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裁改万全右卫置万全县 , 辖附近西路所属地域及张家口、膳房堡、新开口、新河口、洗马林等。
民国时期,万全县隶属直隶省口北道,县名仍旧。
民国三年(1914年) 县治所移至张家口堡子里。
1937年9月,属日伪察南自治政府。
1938年1月,日伪万全县公署在张家口成立。
1939年9月3日因与日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同治于张家口,万全县治所遂迁回万全城。
1941年4月1日万全与怀安县合并,称万安县,治所柴沟堡,隶属于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察南政厅。
1945年8月,建立中共万全县委县政府。
1948年11月,万全县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
1958年,同怀安县合并,称怀安县,治所柴沟堡。1961 年底两县分开,恢复万全县置,治所万全城。
1983年7月1日万全治所由万全城迁到孔家庄。
1993年,万全县划归张家口市管辖。
相关参考
天全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王朝对蜀地行政区划调整,置杨启县(今天全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34年),在故始阳县置始阳、灵关、安国、和川等四大兵镇,唐代中叶以后,始为土司统治(高、杨二土司)。
天全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王朝对蜀地行政区划调整,置杨启县(今天全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34年),在故始阳县置始阳、灵关、安国、和川等四大兵镇,唐代中叶以后,始为土司统治(高、杨二土司)。
汉代县境置宁县,东晋时沦废。唐代属文德县。辽代于今宣平堡置大新镇。金代于今宣平堡置宣平县,又于今阳门堡置阳门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于今左卫镇置万全左右卫。明永乐二年(1404年)移万全右卫治
汉代县境置宁县,东晋时沦废。唐代属文德县。辽代于今宣平堡置大新镇。金代于今宣平堡置宣平县,又于今阳门堡置阳门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于今左卫镇置万全左右卫。明永乐二年(1404年)移万全右卫治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王朝对蜀地行政区划调整,置杨启县(今天全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34年),在故始阳县置始阳、灵关、安国、和川等四大兵镇,唐代中叶以后,始为土司统治(高、杨二土司)。后蜀设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王朝对蜀地行政区划调整,置杨启县(今天全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34年),在故始阳县置始阳、灵关、安国、和川等四大兵镇,唐代中叶以后,始为土司统治(高、杨二土司)。后蜀设
汉代称宁县,唐属文德县,金、元属宣平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万全左、右卫。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万全右卫为万全县。据传,因这里“地势险要,屯兵甚多,防备周全,万无一失”而得名。193
汉代称宁县,唐属文德县,金、元属宣平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万全左、右卫。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万全右卫为万全县。据传,因这里“地势险要,屯兵甚多,防备周全,万无一失”而得名。193
1958年建郭磊庄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设郭磊庄镇。1997年,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郭磊庄旧村、郭磊庄新村、丰胜庄、旧羊屯、孙家小庄、常家房、任家房、水庄屯、龚南窑、阳门堡
1958年建郭磊庄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设郭磊庄镇。1997年,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郭磊庄旧村、郭磊庄新村、丰胜庄、旧羊屯、孙家小庄、常家房、任家房、水庄屯、龚南窑、阳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