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渭滨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渭滨区的历史沿革

渭滨区面貌

渭滨区辖地文化历史悠久,迄今发现的姜城堡、桑园铺、塔稍、石咀头、茹家庄、竹园沟等新石器时期遗址、文物证明,7000多年前原始部落已密集渭滨区,繁衍生息。

夏、周时,区地为雍州陈国地。

西周为散、(音鱼)封国。境南散关、大散岭、散水,皆以散得名。东周秦文公筑陈仓城,秦孝公设陈仓县。

自秦汉至隋,渭滨区均为陈仓县辖。

唐干元元年(758),改陈仓为宝鸡,自唐宋直至民国,区地属宝鸡县。

民国28年(1939),实行“新县制”,将全县28个联保划编为22个乡、镇。靠近县城和东关的渭河北岸,时已形成街市,被划为河滩镇;今区辖郊区,分别划为鸡峰乡、神农乡、云栈乡。

民国36年(1947),河滩镇改称渭滨镇。

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宝鸡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在原宝鸡县渭滨镇地区设置渭滨区。

1950年6月,各区以序号为名,渭滨区称第三区。

1951年9月,区划变更,渭滨区称第四区。

1955年7月,恢复渭滨区名称。

1958年12月,渭滨区并入金台区。

1962年12月,恢复渭滨区行政建置。

1971年2月和12月,清姜区和郊区3个农村公社相继并入渭滨区。同年3月和10月,经省革委会和国务院批准为县级建置。

相关参考

宝鸡渭滨区的历史沿革

渭滨区辖地文化历史悠久,迄今发现的姜城堡、桑园铺、塔稍、石咀头、茹家庄、竹园沟等新石器时期遗址、文物证明,7000多年前原始部落已密集渭滨区,繁衍生息。夏、周时,区地为雍州陈国地。西周为散、(音鱼)封

宝鸡渭滨区的历史沿革

渭滨区辖地文化历史悠久,迄今发现的姜城堡、桑园铺、塔稍、石咀头、茹家庄、竹园沟等新石器时期遗址、文物证明,7000多年前原始部落已密集渭滨区,繁衍生息。夏、周时,区地为雍州陈国地。西周为散、(音鱼)封

卫滨区的历史沿革

卫滨区1948年新乡市人民政府成立后,1949年本区成立为新乡市第二区(新华区),后改为第一区,面积4.82平方千米。之后,历经变革,于1980年重建新华区人民政府。2004年初,新乡市区划调整后,新

卫滨区的历史沿革

卫滨区1948年新乡市人民政府成立后,1949年本区成立为新乡市第二区(新华区),后改为第一区,面积4.82平方千米。之后,历经变革,于1980年重建新华区人民政府。2004年初,新乡市区划调整后,新

淇滨区的历史沿革

2000年,郊区辖2个镇、2个乡:庞村镇、大赉店镇、大河涧乡、上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15476人,其中:大赉店镇68935庞村镇13964上峪乡9048大河涧乡235292001

淇滨区的历史沿革

2000年,郊区辖2个镇、2个乡:庞村镇、大赉店镇、大河涧乡、上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15476人,其中:大赉店镇68935庞村镇13964上峪乡9048大河涧乡235292001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历史沿革

1959~1981年,先后在汉滨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表明,远在七、八千年前,越河川道及汉江两岸,已形成原始聚落。西周初,安康地属庸。东周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历史沿革

1959~1981年,先后在汉滨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表明,远在七、八千年前,越河川道及汉江两岸,已形成原始聚落。西周初,安康地属庸。东周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

河南省 三门峡湖滨区的历史沿革

湖滨区因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人工湖)之滨而得名。远在旧石器时代,现湖滨区域的上村沟、会兴沟、王官沟就有人类开拓生息。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已出现较大的氏族群落。夏商时属豫州。西周时先后属焦国

河南省 三门峡湖滨区的历史沿革

湖滨区因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人工湖)之滨而得名。远在旧石器时代,现湖滨区域的上村沟、会兴沟、王官沟就有人类开拓生息。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已出现较大的氏族群落。夏商时属豫州。西周时先后属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