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江干区彭埠街道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杭州市江干区彭埠街道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杭州市江干区彭埠街道的历史沿革

至解放为杭城六区管辖。彭埠街道解放后1949年杭州解放,分别改政为七堡、五堰、六甲、新塘、彭埠乡,属艮山区。

彭埠街道解放前

彭埠最早是古海塘边的一个船埠头,相传宋代有彭姓在捍塘建埠定居,

彭埠镇

辖地五代以前乃江海之地,宋以后渐成平陆,属仁和县临江乡,民国初属杭县。

至解放为杭城六区管辖。

彭埠街道解放后

1949年杭州解放,分别改政为七堡、五堰、六甲、新塘、彭埠乡,属艮山区。

1961年,新塘、六甲、七堡、兴隆4个管理区组成彭埠公社,1966年更名为东风公社,1979年恢复原名,1984年9月改建制为彭埠乡,1986年6月撤乡建街道。彭埠街道境内的御道口乃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五马并列的辇道。境西的土备塘(内海塘)和境东的外海塘(沪杭公路)是保护杭城的屏障,凝结着五代、宋、明、清至今历朝劳动人民捍海防潮,战胜自然的智慧结晶。

相传宋代前,彭氏在此建埠,因而得名彭埠。街道原为彭埠乡,建于1950年6月,1956年撤销。

1961年,由当时笕桥公社的新塘、六甲、七堡、兴隆管理区组成彭埠公社。

1984年,称彭埠乡。

1986年6月撤乡建镇。2014年12月,撤镇改街。

相关参考

浙江省杭州市望江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4年设立望江门街道,1957年更名天王桥街道。1960年改为江干公社天王桥生产生活服务站,1962年改江干区海潮街道,1964年更名天王桥街道,1966年更名望江街道,1980年分为凯旋、望江两

浙江省杭州市望江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4年设立望江门街道,1957年更名天王桥街道。1960年改为江干公社天王桥生产生活服务站,1962年改江干区海潮街道,1964年更名天王桥街道,1966年更名望江街道,1980年分为凯旋、望江两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的历史沿革

古称柳浦。1954年设立南星桥、海月桥、闸口等街道,属江干区。1957年闸口、海月桥两街道合并为化仙桥街道。1960年为江干公社辖闸口、化仙桥、海月桥、南星桥等生产生活服务站。1962年复置南星桥街道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的历史沿革

古称柳浦。1954年设立南星桥、海月桥、闸口等街道,属江干区。1957年闸口、海月桥两街道合并为化仙桥街道。1960年为江干公社辖闸口、化仙桥、海月桥、南星桥等生产生活服务站。1962年复置南星桥街道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历史沿革

江干地方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初属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属吴,三十年复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杭州地置钱唐县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历史沿革

江干地方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初属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属吴,三十年复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杭州地置钱唐县

紫阳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4年成立十五奎巷街道、六部桥街道和江城路街道。1957年撤销江城路街道,其所辖居委会分别划入十五奎街道和六部桥街道。1960年改为江干公社望江门生产生活服务站,1962年改江干区望江街道,196

紫阳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4年成立十五奎巷街道、六部桥街道和江城路街道。1957年撤销江城路街道,其所辖居委会分别划入十五奎街道和六部桥街道。1960年改为江干公社望江门生产生活服务站,1962年改江干区望江街道,196

白塔(杭州)的简单介绍

白塔(汉语拼音:Baita),在浙江杭州市江干区闸口白塔岭。五代吴越国晚期遗物。塔旁原有白塔寺,现已不存。白塔为白色石质仿木构雕造的楼阁式实心塔,八面九层,通高16米。基座刻有流动的海浪与山峰,寓意“

白塔(杭州)的简单介绍

白塔(汉语拼音:Baita),在浙江杭州市江干区闸口白塔岭。五代吴越国晚期遗物。塔旁原有白塔寺,现已不存。白塔为白色石质仿木构雕造的楼阁式实心塔,八面九层,通高16米。基座刻有流动的海浪与山峰,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