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宁陵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宁陵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宁陵县的历史沿革
宁陵县
战国始有宁陵一名。据《宁陵县志》:“从来更置改属,民不宁居”,并引班固之语:“邑无定名,民无定里”为证。以宁为名,是出于人民的意愿。战国末年,由于信陵原名宁,易名宁陵。汉武帝置宁陵县。
2000年,宁陵县辖4个镇、1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62794人,其中:城关镇38400人、张弓镇38993人、柳河镇52905人、逻岗镇44427人、黄岗乡34281人、华堡乡29398人、楚庄乡22803人、刘楼乡36957人、程楼乡33373人、乔楼乡39282人、城郊乡32132人、阳驿乡45542人、石桥乡45125人、孔集乡32818人、赵村乡36358人。2005年,宁陵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华堡乡管辖,华堡乡人民政府驻原楚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楚庄村。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宁陵县辖4个镇、10个乡:城关回族镇、柳河镇、张弓镇、逻岗镇;华堡乡、孔集乡、刘楼乡、黄岗乡、阳驿乡、城郊乡、乔楼乡、程楼乡、石桥乡、赵村乡。
相关参考
远古时期,宁陵为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葛天氏初为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故史称“古帝王”。因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天穹庐”和葛布等早期人类文明,葛天氏
远古时期,宁陵为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葛天氏初为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故史称“古帝王”。因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天穹庐”和葛布等早期人类文明,葛天氏
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春秋属郑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
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春秋属郑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
夏、商、周三代,属扬州。战国,属楚。秦代,属鄣郡。汉代,属丹阳郡。东汉置铜官镇(今五松镇)。三国,属吴。晋代,属宣城郡春谷县。南朝:宋、齐属宣城郡;梁属南陵郡;陈属长江州。隋代,属宣州。唐代,属宣州。
夏、商、周三代,属扬州。战国,属楚。秦代,属鄣郡。汉代,属丹阳郡。东汉置铜官镇(今五松镇)。三国,属吴。晋代,属宣城郡春谷县。南朝:宋、齐属宣城郡;梁属南陵郡;陈属长江州。隋代,属宣州。唐代,属宣州。
以境内白马寺命名。1949年属江陵县第五区,1952年属郝穴区,1957年属熊河区,1958年属熊河公社,1975年置白马寺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镇。1996年,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5
以境内白马寺命名。1949年属江陵县第五区,1952年属郝穴区,1957年属熊河区,1958年属熊河公社,1975年置白马寺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镇。1996年,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5
1959年建望田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望南、望北、望东、店东刘、翟刘、蔺庄、老范店、靳屯、花庄、李庄、邱庄、大王庄、赵岗、杜春营、逊耕、程甫还、晋庄、孙寨
1959年建望田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望南、望北、望东、店东刘、翟刘、蔺庄、老范店、靳屯、花庄、李庄、邱庄、大王庄、赵岗、杜春营、逊耕、程甫还、晋庄、孙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