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的建置沿革
Posted 元年
篇首语: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陵县的建置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陵县的建置沿革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 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又为楚地。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 年),秦灭楚,归秦。
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前221 年),设郡县,属鄣郡。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 年),始置宣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繁昌县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
东汉,宣城县废,改设宛陵、春谷二县,县境属丹阳郡春谷县地。三国入吴,恢复宣城县。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 年),分丹阳郡一部为宣城郡,宣城县隶属宣城郡。
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南陵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晋末分于湖为境,隋徙治于姑孰(今当涂县),遂废。孝武帝太元八年(383 年),改春谷为阳谷属宣城郡,又为淮南郡地。安帝义熙九年(413 年),并阳谷县入于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芜湖县陶辛圩内),属淮南郡繁昌县地。东晋于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芦南乡)置南陵戍。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 年),以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陈兼置北江州。隋平陈,州郡并废。
隋,开皇九年(589 年),并石城、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州。时改宛陵县为宣城县,改故宣城为青弋江(镇)。大业元年(605 年),改宣州为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 年),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 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长安四年(704 年),移治青阳城(今南陵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属江南西道宣州。天宝元年(742 年),属江南西道宣城郡。乾元元年(758 年),属宣歙观察使宣州。大顺元年(890 年),属宁国军宣州。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 年),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州,隶江南路。天圣八年(103年),分东西两路,属江南东路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 年),升为宁国府,属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 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路。至正十七年(1357 年),属江浙行省宁国府。至正二十六年,改为宣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 年)八月,属中书省宁国府。洪武十三年(1380 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宁国府。永乐元年(1403 年),属南京直隶宁国府。
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至宣统,所属府如故。顺治二年(1645 年),属江南省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 年),属安徽省徽宁道。太平天国期间,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 年)仍由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
民国元年(1912 年)1 月,裁府,直属安徽省。
民国3 年6 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
民国17 年8 月,废道,直属安徽省。
民国21 年10 月,划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27 年10 月25 日,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29 年8 月6 日,划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38 年(1949 年)4 月22 日,南陵解放。同年5 月13 日,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1950 年5 月26 日,划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1952 年2 月4 日,划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是年8 月27 日,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71 年3 月29 日,属安徽省芜湖地区。1980 年1 月29 日,属安徽省宣城地区。1983 年6 月7 日,划归芜湖市
相关参考
和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
明、清时现境域属永寿乡、玉山乡。民国18年(1929)属第三、第四区,民国24年(1935)以都建乡为二十、二十五都乡。民国33年(1944)为谷岱乡、岭口乡,民国37年(1948)谷岱乡改为大同乡。
和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
明、清时现境域属永寿乡、玉山乡。民国18年(1929)属第三、第四区,民国24年(1935)以都建乡为二十、二十五都乡。民国33年(1944)为谷岱乡、岭口乡,民国37年(1948)谷岱乡改为大同乡。
寨沙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隋仁寿初(601年)属兴安县地,大业初(605年)属始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属治安、宣凤县地。至德二年(757年)属理定县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属永福县
寨沙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隋仁寿初(601年)属兴安县地,大业初(605年)属始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属治安、宣凤县地。至德二年(757年)属理定县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属永福县
秦时,属桂林郡地。汉时,属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晋至隋,属领方县地。唐贞观五年(631),开始设州建镇,曾名“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县治。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
七洞乡原名北三、古律。约于清道光十年(1830)更名为七洞。民国30年(1941)与莲山乡(今良塘乡的里望、大英、奇峰等村委会)合并后称莲洞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复称七洞乡,隶属迁江县第
秦时,属桂林郡地。汉时,属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晋至隋,属领方县地。唐贞观五年(631),开始设州建镇,曾名“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县治。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
七洞乡原名北三、古律。约于清道光十年(1830)更名为七洞。民国30年(1941)与莲山乡(今良塘乡的里望、大英、奇峰等村委会)合并后称莲洞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复称七洞乡,隶属迁江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