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的历史沿革

Posted 乌拉

篇首语:哪有什么四季,遇见你,四季如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的历史沿革

乌鲁木齐是一座发祥于新石器时代亚洲之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始于西汉时期亚欧商贸文化交流的门户城市。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战国时属古车师人的活动范围。

东汉时期,为车师六国的一部分。

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分布着十余个游牧部落,史称“十三国之地”,西域都护府曾派兵屯田。

三国时期,车师后国在今乌鲁木齐南郊(现乌拉泊水库一带)建淤赖城,为乌鲁木齐第一城。

后经晋、隋两朝开辟丝绸之路新北道,乌鲁木齐处于新北道要冲之地。

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今乌鲁木齐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即为当时轮台县。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政府在距现市区以南10公里处设置轮台城,隶属庭州(治所在今吉木萨尔)。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从663年开始,唐朝政府派军至乌鲁木齐河畔屯垦。

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

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此后,当中原王朝统治衰弱时,地方政权更迭频仍,战火屡至乌鲁木齐,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1755年(乾隆二十年),乌鲁木齐开始大规模开发。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一带筑垒屯兵,并将此地定名为“乌鲁木齐”。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即老满城),驻满营官兵。

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化州巩宁城。于是巩宁城也就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乌鲁木齐的军政统治中心。

1864年(同治三年),巩宁城毁于战火。

1880年(光绪六年),在迪化城东筑“新满城”,原迪化城由民商居住,俗称“汉城”。

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设置行省,以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2年(1913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

民国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

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1999年8月10日,国务院批准将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更名为南泉区。

200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乌鲁木齐市南泉区行政区划:(1)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乌拉泊街道和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阿克苏乡、柴窝堡乡归乌鲁木齐市南泉区管辖。(2)南泉区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区政府驻地由鱼尔沟迁至达坂城镇。

2007年8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

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面积由10900.77平方公里增至14216.3平方公里,米东区行政区域为原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行政区域,面积3407.42平方公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与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五家渠市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仍按原米泉市行政区域界线保持不变。

全市辖七区一县,总面积14216.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412.26平方公里,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3万人,流动人口大约470万,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52个民族。

相关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的历史沿革

乌鲁木齐县始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1996年,乌鲁木齐县辖1个镇、19个乡:达板城镇、七道湾乡、大湾乡、安宁渠乡、水西沟乡、地窝堡乡、托里乡、六十户乡、板房沟乡、干沟乡、青格达湖乡、二工乡、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的历史沿革

乌鲁木齐县始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1996年,乌鲁木齐县辖1个镇、19个乡:达板城镇、七道湾乡、大湾乡、安宁渠乡、水西沟乡、地窝堡乡、托里乡、六十户乡、板房沟乡、干沟乡、青格达湖乡、二工乡、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的历史沿革

新市区所在的乌鲁木齐地区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汉代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古代民族的游牧地,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个重要地段。唐代,唐军在乌鲁木齐河畔屯田戍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的历史沿革

新市区所在的乌鲁木齐地区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汉代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古代民族的游牧地,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个重要地段。唐代,唐军在乌鲁木齐河畔屯田戍守,

新疆 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的历史沿革

“沙依巴克”为维吾尔语,意为“戈壁滩上的花园”。据《新疆图志》等书记载,清光绪12年迪化州改为府增设迪化县。1944年恢复迪化市,辖5个区,沙依巴克区为第四区。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成立市人民府,

新疆 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的历史沿革

“沙依巴克”为维吾尔语,意为“戈壁滩上的花园”。据《新疆图志》等书记载,清光绪12年迪化州改为府增设迪化县。1944年恢复迪化市,辖5个区,沙依巴克区为第四区。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成立市人民府,

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达坂城区阿克苏乡的历史沿革

,哈萨克族迁居至此。“阿克苏”,哈萨克语意为白色的水。元、明时期,蒙古族部落居住此地。,哈萨克族迁居至此。乡境内有潘家地城堡(大河沿村)遗址、哈姆斯特沟古岩画群。民国时期,隶属达坂城镇。新中国成立后,

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达坂城区阿克苏乡的历史沿革

,哈萨克族迁居至此。“阿克苏”,哈萨克语意为白色的水。元、明时期,蒙古族部落居住此地。,哈萨克族迁居至此。乡境内有潘家地城堡(大河沿村)遗址、哈姆斯特沟古岩画群。民国时期,隶属达坂城镇。新中国成立后,

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属乌鲁木齐县,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基本上是戈壁荒原。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驻疆部队在头屯河建起新疆八一钢铁厂。1956年7月,乌鲁木齐市设立头屯河镇。1961年将头屯河镇改为头屯河区。2000

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属乌鲁木齐县,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基本上是戈壁荒原。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驻疆部队在头屯河建起新疆八一钢铁厂。1956年7月,乌鲁木齐市设立头屯河镇。1961年将头屯河镇改为头屯河区。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