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宫及石刻的简单介绍

Posted 女娲

篇首语:常识是人类的守护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娲皇宫及石刻的简单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娲皇宫及石刻的简单介绍

河北邯郸:娲皇宫,是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娲皇宫及石刻,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是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始建于北齐,即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是神话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由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四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550亩。计有古建筑135间,北齐石窟3个,北齐摩崖刻经6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是中国最大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蓬壶仙境”之美誉。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空寺娲皇宫旁边的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共有6部,刻经面积165平方米,分5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13.7万字,是中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是祭祀女娲诞辰的日子。

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刻经面积165平方米,分5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13.7万多字,字体有隶、楷、魏碑体,“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也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弥足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我国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变历史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经考证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主体建筑娲皇阁共分四层,通高23米,拥群峰以渲势,依悬崖以据险,夺天工以称奇,临清漳以蕴秀,涵摄了山川之钟秀,汇集了古建之精华,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瞰深壑,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素有“活楼”、“吊庙”之美称。

山下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朝元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停骖宫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广生宫建于元末明初,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两次重修。

山上建筑娲皇宫为代表性建筑,由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楼、鼓楼、山门、牌坊、皮疡庙等古建组成。娲皇阁座东面西,共分四层,歇山琉璃剪边顶建筑,一层为拜殿,二、三、四层分别为“清虚阁”、“造化阁”、“补天阁”。梳妆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钟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造一高1米多、口径1米的八卦铁钟悬挂其中。鼓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共分三层,总高15米,是通向娲皇阁的重门,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楼内置直径为0.68米的大鼓。皮疡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重修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

眼光洞、蚕姑洞和拜殿三处石窟均凿于北齐,蚕姑洞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面阔2.6米,进深2.35米,高4米,面积6.11平方米。内雕蚕姑奶奶石造像,内刻佛经《十地经》的结尾部分。眼光洞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面阔2.6米,进深2.35米,高4米,面积6.11平方米。内雕眼光奶奶石造像,内刻佛经《十地经》。拜殿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年),是最大的一处石窟。

凿壁古碑位于山上牌坊外右侧山崖上,刻于北齐天保年间,通高4.33米,宽1.33米,依山镌刻,龟座、蛇身、龙头。

娲皇宫的“女娲祭典”活动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民协将涉县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以来,涉县举办了三届女娲文化节和三次公祭女娲大典。2005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

娲皇宫是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女娲氏族曾在这里生息繁衍,形成脍炙人口的女娲传说,汉代开始为女娲庙立像,现存北齐石窟两座、北齐石造像两尊、北齐摩崖刻经六部、宋代砖砌拱门两座和明清时期的神庙建筑四组。其中主体建筑娲皇阁位于峭壁之上,悬空而置,素有“活楼”“吊庙”之美称,是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北齐摩崖刻经“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稀世珍品,为娲皇宫古迹之精髓,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2006年,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关参考

樊敏阙及石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樊敏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黎明村,是东汉巴郡太守樊敏墓及建筑石刻,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樊敏字叔达,芦山县樊家寺人,生于东汉元初六年(119年),

樊敏阙及石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樊敏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黎明村,是东汉巴郡太守樊敏墓及建筑石刻,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樊敏字叔达,芦山县樊家寺人,生于东汉元初六年(119年),

高颐墓阙及石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墓阙及石刻高颐墓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姚桥镇青衣古道旁,是四川现存的石阙中,是保存最为完整、最精美的一处。高颐,字贯方,益州汉嘉(今雅安)人,年轻时举孝廉,历任益州太守等

高颐墓阙及石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墓阙及石刻高颐墓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姚桥镇青衣古道旁,是四川现存的石阙中,是保存最为完整、最精美的一处。高颐,字贯方,益州汉嘉(今雅安)人,年轻时举孝廉,历任益州太守等

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万佛堂村西,云蒙山的南麓,是北京城附近历史悠久的建筑群。万佛堂始建于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为幽州卢龙节

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万佛堂村西,云蒙山的南麓,是北京城附近历史悠久的建筑群。万佛堂始建于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为幽州卢龙节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明中都皇故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角的凤凰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故乡兴建的都城遗址。中都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明中都皇故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角的凤凰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故乡兴建的都城遗址。中都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

草庵石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石刻草庵石刻,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南麓,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摩尼教造像。1996年,草庵石刻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为摩尼教寺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

草庵石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石刻草庵石刻,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南麓,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摩尼教造像。1996年,草庵石刻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为摩尼教寺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