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的概况

Posted 天坛

篇首语:学问是心灵的慧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坛的概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坛的概况

天坛(俯瞰)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皇穹宇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位的地方,单檐攒尖蓝色琉璃瓦顶,外面有一道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是著名的“回音壁”,声音沿着光滑的围墙内弧传递,在壁的一端轻声细语,另一端能够清楚听到。圜丘坛是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场所,三层,每层四面均有九级台阶,又按古天文学说,铺成一定数额的石板,台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此外坛内还建有斋宫(皇帝祭天前三日进行斋戒的地方)和宰牲亭、神乐署等附属建筑。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它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大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茂大的楠木柱和各种互相衔着的斗、枋、桷支撑着,力学结构巧妙、完整。而这些柱子和横枋都有象征的涵义。当中四根高19.2米,两个半人才能合抱的“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间12根柱了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整个28极柱子象征天上的28星宿。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富丽堂皇。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一座,背后又一座皇乾殿,前后左右连成一气,显得庄严,雄伟,气势磅礴。

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当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难怪一位法国的建筑专家在游览了天坛之后说:摩天大厦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达不到祈年殿的艺术高度。这座大殿在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被雷击起火焚毁,据说,当时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烧时,清香的气味,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图样,掌管国家建筑事务的工部便把曾经参加过祈所殿修缮事务的工匠们召集来,让他们根据记忆、口述制成图样,再施工建造。因此,现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结构,还保留着明代的样子。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四周以回廊163间环绕。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宏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天坛共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相关参考

天坛路社区属于哪个街道?天坛路社区介绍

天坛路社区属于哪个街道?天坛路社区介绍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天坛路社区位于长安南路东侧,因辖区有唐天坛遗址而得名。东起瓦胡同村,西接长安南路,南同长延堡街道办事处相连,北于陕西师范大学为邻。

天坛路社区属于哪个街道?天坛路社区介绍

天坛路社区属于哪个街道?天坛路社区介绍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天坛路社区位于长安南路东侧,因辖区有唐天坛遗址而得名。东起瓦胡同村,西接长安南路,南同长延堡街道办事处相连,北于陕西师范大学为邻。

天坛的简单介绍

天坛天坛(汉语拼音:Tiantan),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

天坛的简单介绍

天坛天坛(汉语拼音:Tiantan),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1998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天坛,建于15世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1998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天坛,建于15世

天坛(TempleHeaven)

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祷丰收的地方。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东侧。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增建皇穹宇和圜丘坛,立四郊分祀之制,改称天坛

天坛(TempleHeaven)

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祷丰收的地方。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东侧。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增建皇穹宇和圜丘坛,立四郊分祀之制,改称天坛

颐和园的概况

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旧称“清漪园”。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耗银3000万两,历时十年。颐和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

颐和园的概况

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旧称“清漪园”。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耗银3000万两,历时十年。颐和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