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

Posted 岩画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

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位于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之一,1993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300年间,曾有一个民族居住在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埃尔比斯开诺保护区内的圣弗兰西斯科山中,尽管这个民族现在已经消亡了,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之一。由于当地气候干燥,而且地理位置几乎与世隔绝,所以这些岩画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岩画上描绘着人类和许多种动物,展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些作品显示出当时这个民族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文化。这些岩画的内容、大小、准确的轮廓和丰富的色彩,特别是岩画的数量,都使得该遗址成为这个独一无二传统的最好见证。

保存完好的岩画经典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位于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圣弗朗西斯科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中部,这里大部分是险峻的岩石山地和荒凉的沙漠地带,常年干燥高温。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然环境,这里留下了古老的岩画群,数量多,规模大,而且保存完好。岩画被绘制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顶上,这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作品形成于公元前1100年—公元1300年。岩画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与动物,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等。在岩画中经常可以看见携带武器的人,据推测,描绘的可能是战斗或狩猎场景。动物中有美洲狮、大山猫、鹿、龟、鱼等,有好几种动物早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销声匿迹。这些有岩画的洞窟不仅是居所,也是祭祀场所,有的还是捕获动物的陷阱,堪称岩画经典。

岩画的突出特点

这些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在两个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方面是浓烈的色彩完好的保存下来,另一方面是这些画都放在不能触及的地方。有人推测这些高于地面9米处的岩画是利用脚手架完成的。

这些岩画通常比实际的尺寸要大得多,其中的动物画面往往处于一种栩栩如生的运动状态,而人物则往往处于呆板的静止状态。

尽管这里是荒凉的地区,但在岩画中却记录了非常之多的动物种类,其中有驼鹿、大角羊、叉角羚、美洲狮和野兔等。还有鸟类和海洋动物,诸如鱼、海龟和黄貂鱼等。

岩画颜料来自于当地的矿物资源,主要色彩有红、黑、白、黄(极少)。图案通常由白色画边框,其内或者填满色彩或是画上彩色的条纹,许多人或动物的身上都带着箭或者矛。

岩画发现的历史

18世纪的西班牙传教士注意到了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他们的记载说画中人类和动物形象描绘粗糙,但是独特生动,使用的颜料显然是取自当地火山土壤所含的矿物质。他们问过当地土著人,传说是以前一个来自北方的巨人族留下了这些画。19世纪末期,一个为矿业公司工作的法国化学家再次“发现”了这些岩画,还写了一篇文章。

962年的春天,美国探险作家厄尔•加德纳就出钱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邀请人类学家克莱门特•米汉参加。他们一行探访了4个岩画地点,又乘坐直升机拍摄了另外5个。次年,加德纳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巴哈岩画的彩色照片。1966年,米汉发表了学术文章,介绍那些岩画。

这些远古作品真正引起世界的瞩目,还是哈里•克罗斯比的忽忽悠悠骡背之旅以后。他的《巴哈加利福尼亚的洞穴绘画》把为人所知的岩画地点从30个一下子扩展到200多个。那以后,另外一些岩画地点也陆续披露了出来,分布地区也扩大了,游客越来越多,岩画的保护也成了一个研究课题。

学者们公认巴哈中部是世界上几个最重要的远古岩画宝库之一。岩画里动物和人的形象尺寸之大在美洲首屈一指。那么作者是谁?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是如何利用地形做画的?又是怎么来到此地的?专家们已经探讨了几十年。1962年的那次考察行动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克莱门特•米汉对一处岩画遗址的一段木栓进行了放射性碳测定,得到的结果是大约距今550年。米汉结合考察中的其他线索,给出了一个他想象中的故事轮廓:大概600年前,这地区居住着一群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人们,一度人丁兴旺。后来,也许是气候原因,也许是过度狩猎使得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也许是瘟疫爆发流行,总之人们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被迫迁走了,文化发展断裂了。那是在17世纪末期西班牙人到达之前的200年。西班牙人来到时看到的是人口比较少、经济活动不发达、文化贫弱的人群。

岩画的未解之谜

岩画中的好多动物都被一支白色的箭射中,这一点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米汉解释说,这表达了狩猎中的祈愿和喜悦,他还认为当初画里的所有动物都是带箭的,只是白色颜料不耐风吹雨打,已经消褪了。岩画里也有一些人被箭射中甚至贯穿,有的人竟然身带十几支箭,这可能是表现战争,但更可能是巫术的祈求或诅咒。米汉还指出,这些形象往往描绘在一般很难触及的地方,比如岩洞顶部,甚至是凌空伸出的、下临几百米深谷的悬崖,这也许意味着绘画行为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米汉勾勒的故事时间表已经被近几年的新发现动摇了。学者们对新采集的岩画样本做了年代测定,发现其中一些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还有一些则可追溯到7500年以前。这说明绘制岩画的行为持续了前后几千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相应的文化也延续了那么长时间。岩画居然有这么古老,这个发现使学者们大感惊讶,因为这些画看起来是那么鲜艳,保存得那么完好。哈里•克罗斯比说,他当年拍照片时就不相信这些岩画如米汉说的那么年轻。他发现,许多岩画有若干层的重叠,一个图形画在另一个的上边,有些地方竟达到五层之多。较新的画层相当鲜艳,清晰可见;较老的画层则退色严重,以至于几乎看不到。克罗斯比认为,这表明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绘画之间必定流过了许多光阴。

学者们还没有作出关于巴哈大岩画年代的定论。他们继续搜寻,希望能发掘出其它资料以进一步证实年代。专家们都知道,必须通过一些年代明确的物品来证实这些岩画的年龄,然后才知道画手们属于历史上的哪个部落,再接着才能探究他们生活的细节,解说画面的含意。哈里•克罗斯比认为,岩画里的动物和人的形象表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我们与它们”,也许是人对动物的欣赏和依赖。但是他承认,在还没有搞清楚画手究竟是谁的情况下,是很难了解画手的真正想法的,这些说法都是猜测罢了。

岩画现状

对岩洞的观察表明,岩画中的绘画正表现出令人担忧的迹象,这些岩洞是由原来水或者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浅的冲沟发展起来的,有时大块的火山角砾岩在下部侵蚀地层不能支撑,他们可能会垮落下来,换言之,形成这些岩洞的过程同时也是毁灭这些岩洞的过程。现代的保护者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测定岩洞恶化的速度并采取办法减缓这一过程。

相关参考

阿尔泰山脉岩画群

阿尔泰山脉岩画群位于蒙古国境内,因其展现了12000多年来人类文化在蒙古国的发展,2011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在三处遗址发现的大量石刻遗迹与随葬的纪念碑展现了120

阿尔泰山脉岩画群

阿尔泰山脉岩画群位于蒙古国境内,因其展现了12000多年来人类文化在蒙古国的发展,2011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在三处遗址发现的大量石刻遗迹与随葬的纪念碑展现了120

兰西县的历史沿革

古代,近代,现代之兰西历史:呼兰河,古称“忽拉温江”。属松花江支流。发源于铁力市小兴安岭山脉的炉吹山,干流长523公里。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张家店附近入松花江。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设呼兰城守尉,而以

兰西县的历史沿革

古代,近代,现代之兰西历史:呼兰河,古称“忽拉温江”。属松花江支流。发源于铁力市小兴安岭山脉的炉吹山,干流长523公里。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张家店附近入松花江。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设呼兰城守尉,而以

贺兰山岩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自北向南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二十余个沟谷内,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古代岩画宝库。贺兰山在古代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所

贺兰山岩画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自北向南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二十余个沟谷内,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古代岩画宝库。贺兰山在古代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所

舍布齐岩画的简单介绍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舍布齐岩画舍布齐岩画,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年乃索玛村石蒲滩舍布齐沟的山顶上,东距青海湖8公里,海拔3600米。岩画画面高2.8米,宽3.4米,现存有23幅个体形象,

舍布齐岩画的简单介绍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舍布齐岩画舍布齐岩画,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年乃索玛村石蒲滩舍布齐沟的山顶上,东距青海湖8公里,海拔3600米。岩画画面高2.8米,宽3.4米,现存有23幅个体形象,

洛斯马诺斯岩画

洛斯马诺斯岩画位于阿根廷的圣克鲁斯省。洛斯马诺斯的意思是“手洞”,它是由一系列的峡谷山洞组成,洞内的墙壁上是岩画,是现今已消失的智慧民族的伟大杰作。199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

洛斯马诺斯岩画

洛斯马诺斯岩画位于阿根廷的圣克鲁斯省。洛斯马诺斯的意思是“手洞”,它是由一系列的峡谷山洞组成,洞内的墙壁上是岩画,是现今已消失的智慧民族的伟大杰作。199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