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遗址
Posted 化石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澄江化石遗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澄江化石遗址
澄江化石遗址位于云南省的山地丘陵地区,占地512公顷,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海洋古生物化石群,展现了门类广泛的无脊椎与脊椎生命体的硬组织及软组织解剖构造。2012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澄江化石群记录了早期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澄江遗址至少保存了160种生物门类和诸多神秘的种群以及其他196个物种,它们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炸的证据——现今地球上主要动物群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它为古生物学的学术研究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化石遗址主要指澄江生物化石群,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和发现,不仅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一非线性突发性演化提供了科学事实,同时对达尔文渐变式进化理论产生了重大的挑战。澄江生物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截止2012年)。
1984年6月中旬,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硕士毕业的侯先光,来到云南澄江县的帽天山,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他天天早出晚归,爬过崎岖的山路,到选点搜寻古生物化石,每日劈下的石头两三吨重,然而,艰苦的工作并没有得来想要的收获,工作了一个多星期,却依然两手空空,侯先光不免有些失望。7月1日下午3点左右,正在紧张发掘的侯先光一抬脚,鞋跟不慎剐落了一片松动的岩层,一块形状奇特却又保存完整的化石露了出来,欣喜若狂的他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判断,这是一块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他再接再厉,当天就发现了三块重要化石,后来进一步鉴定发现,发现的分别是纳罗虫、腮虾虫和尖峰虫化石。如同打开了一扇古生物宝藏的大门,此后的数天里,侯先光陆续发现了节肢动物、水母、蠕虫等许许多多同时期的古生物化石。返回南京后,他与导师张文堂教授,撰写了《纳罗虫在亚洲大陆的发现》,并在论文中将澄江的动物化石定名为“澄江生物群”。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轰动了国际科学界,被誉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从1984年7月1日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至今,侯先光博士和他的合作者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澄江动物群的基本内容已经基本清楚,已经发现了远古时代的17个生物类别近100多个属种,包括植物界的藻类,无脊椎动物中的海绵动物类、开腔骨类、腔肠动物类、栉水母类、叶足类、纤毛环虫类、水母状生物、节肢动物、云南虫,等等。这些生物小的只有几毫米大小,大的几十毫米甚至更大,它们有的像海绵,像今天的蠕虫,像水母,像海虾,或者像帽子,像花瓶,像花朵,像圆盘,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主要的物种门类澄江生物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物。共169属191种,其中动物159属180种,植物藻类3属3种。藻类为最简单最古老的植物,现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淡水中及潮湿地区,都可见其踪迹。澄江生物化石群包括大量的藻类化石,它们常富集在岩层面上保存,其特征多为不分枝的粗、细不同的丝状体,极少类型呈螺旋状体。
多孔动物门:也称海绵动物门,属于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整个身体是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固着水底生活,体型多样,均属辐射对称型。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海绵动物十分丰富多彩,至少包括20个不同属种,分属于六射海绵纲和普通海绵纲。
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组织分化上比多孔动物更进一步,有了神经和原始肌肉细胞。澄江生物化石群中现已发现2属2种,分属于海葵类和栉水母类。现生线形虫动物体呈长线形,大多数种类幼虫营寄生生活,成虫生活在水中。线形虫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体呈细长的圆筒状,有3属3种。
动吻动物门:现生动吻动物体小,呈圆筒形,身体分节,口在前端,骨板构造环绕口部。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称奇虾类动物,体大,体长可达1米,是当时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被认为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分枝,但它们的口部及附肢构造完全不同于节肢动物。至少4属4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
叶足动物门:它包括现生的有爪类,也称栉蚕,有的也把它归入节肢动物门的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全为陆生,仅分布于南半球少数地区。至少6属6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其类型的多样性令科学界大为吃惊。
腕足动物门:主要为保存肉茎的舌形贝类,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具肉茎腕足类化石。通过和现代舌形贝之比较,显示出该类动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进化的极端保守。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5属5种。
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是以现已绝灭的软舌螺动物为代表,澄江化石中有4属9种。
节肢动物超门:节肢动物和裂肢动物门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为庞大的一类,61属68种已被描述,分属于3个超纲。单肢类没有被发现。
不定类群:目前有24属25种由于研究程度不够,还不能置于现生的各动物门中,包括水母状化石,云南虫,火把虫等。
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澄江生物群发现,使人们如实地看到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才使得人们认识到,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地球海洋里就生活着纷繁众多,生态各异动物,绝大多数地层中保存的硬骨骼化石误导人们对早期生命的认识,例如叶足动物门有爪动物,只生活在南半球少数陆地地区。澄江生物群表明,有爪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的时候不但存在,其形态还出乎意料地比现代有爪动物更加的丰富多彩。
澄江生物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时就已经出现,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几乎都已存在,而且都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等级,只是在后来的演化中,各个不同类群才演化为一个固定模式。如现在所有昆虫的头部体节数量都是一样的,而原始的节肢动物类群头部体节的数量变化则相当大(从1节到7节)。从形态学的观点来讲,早寒武世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门和纲一级的分类单元特征所产生的速度或许就如人们认为种所产生的速度一样地快。而达尔文认为,较高级的分类范畴是生物种级水平演化变化慢慢堆积的结果,依次达到属、科、目、纲和门级水平。这并不意味着达尔文是不正确的,由于受当时科学条件束缚,但是其理论是不全面的。另外,正如在现生的昆虫和植物中所遇到的情况,新种或许通过单个或少数几个突变就可以形成,实际上杂交种却难于产生。在寒武纪,新门(例如腕足动物门)通过不同器官在成长速度中,通过简单的转换就可以产生,以致于成年个体能够保存祖先幼虫的滤食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在几百年或几千年内就可以形成、产生新门。
澄江生物群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这种生态群落之前人们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现在,人们不仅能知道在寒武纪大爆发时产生了哪些动物,还能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食性。澄江生物群或许还能帮助人们了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生物演化的原因,以及诱发这种大爆发的理由。
相关参考
麦塞尔化石遗址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南部黑森州,其化石是哺乳动物早期进化的唯一资料,1995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麦塞尔化石遗址是了解5700至3600万年间始新世生活环境
麦塞尔化石遗址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南部黑森州,其化石是哺乳动物早期进化的唯一资料,1995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麦塞尔化石遗址是了解5700至3600万年间始新世生活环境
乔金斯化石崖壁,是位于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海岸的一处古生物学遗址,因其保存了最完整的陆地生物化石,2008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乔金斯化石崖壁占地689公顷,是位
乔金斯化石崖壁,是位于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海岸的一处古生物学遗址,因其保存了最完整的陆地生物化石,2008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乔金斯化石崖壁占地689公顷,是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处,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处,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处,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处,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
丁村文化遗址(ruinsofDingcunCulture),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南5公里的汾河东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3年于此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1954年进行调查,并作重
丁村文化遗址(ruinsofDingcunCulture),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南5公里的汾河东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3年于此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1954年进行调查,并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