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Posted 遗址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是日本石见银山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山,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30%。在2007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描述:“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山遗迹是一组山脉,海拔600米,被深深的河谷截断,以大型矿藏、熔岩和优美的地貌为主,是16世纪至20世纪开采和提炼银子的矿山遗址。这一带还有用来将银矿石运输至海岸的运输路线,以及通往韩国和中国的港口城镇。通过运用尖端技术提炼出来的优质白银和开采到的大量白银,大大促进了16世纪至17世纪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了日本白银和黄金的大规模生产。”

闻名世界的“银矿山王国”

日本西部的石见银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矿山遗址。石见银山自1526年由九州博多的富商神屋寿祯发现以来,持续开采约400年,直到1923年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石见银山的矿脉位于山脉的东部,相当于今日岛根县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中央位置,早期开采区为以仙山山顶周遭的银矿石,在开发间陆续发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脉。一般矿山开发时在精炼部份会耗去山林里很多薪炭类木材,可是石见银山历代的掌控者都很注意四周环境,所以至今银山附近仍保留相当完整的森林地貌。

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石见银山是欧洲人唯一知道的日本银矿山,这一事实可从当时欧洲制作的亚洲地图和日本地图上明显看出。在当时的地图上,石见银山附近标有“银矿山王国”的字样。石见银山出产的银纯度极高,在东亚交易中的信用也很高,因石见银山位于佐摩村,因此该地出产的银被称为佐摩银。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前期,日本银约占世界产银量的三分之一,据说其中大部分产自石见银山。石见银山以银为主在东亚交易中发挥的重要作。显而易见,石见银山闻名世界。

日本矿业兴衰的见证

石见银山的历史要追溯到日本的战国时代初期。根据日本的《石见银山旧记》一书记载,早在1309年,大内家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在参拜北斗妙见大菩萨之际便已有了采银的纪录,后来大内家的家臣出云国的三岛清右卫门在1526年3月开决出了地下银矿脉。其子大内义隆继位后,在1533年透过博多的商人神谷寿贞招徕工匠,从海外学习了炼银方法之后,大量提高银矿的开采量。在石见银山银矿开采量上升以后,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以及毛利元就为争夺银山主导权爆发多起战争,直到1562年时尼子家臣服于毛利元就,才以毛利家的胜利告终。后来毛利辉元在1584年(天正12年)臣服丰臣秀吉,石见银山就成为丰臣秀吉行军打仗的重要资金来源。后于1600年,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失败,被德川家康大幅减封,石见银山被江户幕府直接管辖,在当地修建了很多银山管理区。第一任银山管理者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长安,大久保长安对银山和银矿有很深的了解,便急速开发银山,为幕府提供海外贸易的财源。在1602年时,石见银山仍有高达4~5千贯的产值,但此后产量逐渐下降。

明治维新后,石见银山曾交由民间团队经营,但经营不善,最终载1943年,完全封山。石见银山在1969年成为日本指定史迹。当地居民还组成了“银道振兴协议会”,为保护和宣传石见银山做出杰出贡献。

石见银山作为日本银矿开采的鼻祖,是日本矿石产业兴衰的历史见证。

特殊的采银方式

石见银山不仅有传奇的历史,也有当地独特的采银方式,这也被日本很好的保存了下来。石见银山,从开采到冶炼的所有工程均为人力手工作业。进行这些作业的冶炼作坊大量集中于银山当地,从而使高质量的银得以大量生产。迄今仍遗留在银山山中的600多处露天开采遗址和坑道遗址便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与其相邻的冶炼作坊和生活场所的平地遗址也保留有1,000多处。

在江户时代,石见银山继续采用固有的传统技术进行银的生产。在19世纪后半叶,虽然引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但由于银矿枯竭,而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

矿山遗址和矿山镇

日本石见银山除了著名的采矿历史和悠久的采矿文化,它的矿山遗址也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在石见银山所在的大田市,保留了从16世纪前叶至20世纪前叶银矿山开发的矿山主体,以及随着矿山开发而兴起的矿山镇。

银矿主体——银山栅内 从16世纪前叶正式开发矿山后,到20世纪前叶进行生产活动的银矿山遗址主体.。因在江户时代初期被栅栏围起来而得名。这里除了开采银矿的生产活动遗迹之外,还完好的保存了当时生活,流通,统治相关的山城遗址。

银山管理中枢——代官所遗址 17世纪中期,银矿山开采的主体从银山栅内迁移到了大森地区的石见银山管理中枢,现在这里的遗址叫做代管所遗址。这里保留有1800年左右的重建的建筑正门以及左右两边的厢房建筑。

大森银山重要传统建筑物群保存地区 由于采矿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中心城镇,还保存着江户时代的特色建筑群,保存程度很高。包括江户时代幕府直辖地的150多个村庄,武家,商家旧宅,神社寺院等。昭和62年(1987年)被日本指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银山宗教代表——罗汉寺五百罗汉 在石见银山的岩石上,有人为开凿的3孔石窟,内有三尊佛石像和500罗汉的坐像。被称为罗汉寺五百罗汉。建于18世纪中叶,是石见银山宗教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除此之外,石见银山历史文化遗产还包括多处镇守银山建筑物遗址,和民居住宅。这些古老的建筑,虽然已被侵蚀,没有当年样貌,却也诉说了石见银山的银矿传奇。

风景无限的石见银山

石见银山早就不被作为矿山开采,当下它是日本著名的旅游景点。石见银山位于日本海的西侧,气象变化十分复杂。每个季节气候变化很明显,所以景色也大有不同。石见银山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醉人,各有风貌。春天可以到这里赏樱花,在樱花树下野炊,夏天可观新绿,享受山水之乐,秋日吟咏红叶,冬季则戏瑞雪,都是十分有情趣的。石见银山门票500日元,500日元就可以体会到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可谓不可多得的佳地。

相关参考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考古遗迹主要以巴米扬石窟群为主。2003年,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考古遗迹主要以巴米扬石窟群为主。2003年,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占地121967公顷的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包含了鄂尔浑河两岸边辽阔的牧地与可追溯到西元六世纪的考古遗迹群及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尔和林,2004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占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占地121967公顷的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包含了鄂尔浑河两岸边辽阔的牧地与可追溯到西元六世纪的考古遗迹群及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尔和林,2004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占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著名的文化遗迹,位于辽阔而干旱的楚河-伊犁河之间的山脉中,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000年直至20世纪初。它们分布在48处地点,描绘了当时牧区人民农业、畜牧业、社会组织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著名的文化遗迹,位于辽阔而干旱的楚河-伊犁河之间的山脉中,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000年直至20世纪初。它们分布在48处地点,描绘了当时牧区人民农业、畜牧业、社会组织

马头水乡的历史沿革

马头水乡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已有农民在此务农,民俗文化发达,悠久的历史为马头水乡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多福寺、龙泉寺、土堂大佛等遗迹多达30余处。至今保留有600多年的历史遗迹,如墙门,庭院、碑刻、砖雕

马头水乡的历史沿革

马头水乡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已有农民在此务农,民俗文化发达,悠久的历史为马头水乡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多福寺、龙泉寺、土堂大佛等遗迹多达30余处。至今保留有600多年的历史遗迹,如墙门,庭院、碑刻、砖雕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位于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区阿兰胡埃斯,是西班牙中部最和谐的文化景观,2001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体现了许多复杂的关系,例如人类活动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位于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区阿兰胡埃斯,是西班牙中部最和谐的文化景观,2001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体现了许多复杂的关系,例如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