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村属于哪个街道?谭家村介绍
Posted 谭家村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谭家村属于哪个街道?谭家村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谭家村属于哪个街道?谭家村介绍
谭家村属于哪个街道?谭家村介绍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道
谭家村隶属 陕西省 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道下辖村,位于阎良城区西约3.5公里处,村委会设在谭家村七组。谭家村是阎良区第一大自然村,有村民小组11个。至2010年底,有村民1045户,3788人。土地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00亩。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道谭家村,位于阎良城区西约3.5公里处。北、东、南分别与龙游村、郑家村、聚宝村、慕郑村相连,西北部与三原县为邻。关中环线从村中横穿而过,土地平坦,交通方便。村委会设在谭家村七组。谭家村位于阎良城区西振兴街道办以西1公里处,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下辖11个村民小组,1203户,总人口4031人,土地面积7226亩,其中耕地面积4949亩。村主导产业为服装加工一条龙生产,种植养殖,劳务输出。村内养殖业:养猪场3个;养鸭场2个;养鸡场1个;外出务工149户;153人;人均收入19743元。 谭家村党支部始终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活改善”为主线,在全区率先试行党员责任区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村基层党建、队伍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列。谭家村“三委”干部共10人,党支部成员:党支部书记:李光荣,党支部委员:孙会贤、张士安、焦建旺、郇立德;村委会成员:主任:郭卫 村委会委员:谭京雨、范会亮、孙会贤、曹述民;监委会成员:张所义、赵功建、孙永茂。党小组组长共10人。现有党员113人。
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过程中,党支部团结带领三委班子依托原有基础设施和绿化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硬化“五化”工程,基本实现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家园”。
谭家村的地形像个簸箕,东、北、西三面高,南面低。1961年下暴雨,谭家村被淹。解放前有“塬上上粪,谭家堡子扎囤”之说。村中老秀才李知经说:“谭家堡子是个‘落凤穴’,南为首,中为颈,北为腹,滩为尾,窑为趾。”意思是说,谭家村居民点像个落地斜卧的凤凰,南堡子(现9、10、11村民组)是凤凰的头,南北堡子之间的夹庄(现8组)是凤凰的颈,北堡子是凤凰的腹,张家滩(现1组部分)是凤凰的尾,北边的郭家窑(现5组部分)是凤凰的脚。
谭家村的村民,绝大部分是山东高密、昌邑移民的后裔。山东高密县谭家营谭三木匠(谭清俊,原名谭际俊)举家三十余口于1897年来陕,次年在此建房定居。以后迁来的也以姓谭的居多,改村名为“谭家堡子”。谭家堡子分南堡子和北堡子,南堡子又叫仁和村,北堡子又叫中和村。
山东移民秉承了山东人憨厚耿直、勤劳俭朴的传统,到谭家堡子以后,大部分人先住 “半地屋”(就地挖深一米多,地上筑墙三尺余,上施木椽,苫草为房),后住草房。前期移民全靠扛长工、打短工、纺织、吊挂面等维持生活。经过长期辛劳,省吃俭用,逐渐有所积蓄,始购田产,安家立业。
谭家村的村民里还有部分湖北人,他们来陕的时间可能比山东人还要早一些,有人说是捻军入陕时遗留下来的,也有人说是从湖北经过商洛、镇安逐渐迁入的。这些湖北人住在村外,西有张家滩、陈家窑,北有郭家窑。
抗日战争期间,河北、河南相继沦陷,少数河南人来村居住。谭家村的河南人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河南洛阳一带偃师等县人,他们多以木工、建筑等手艺来陕谋生;另一部分是原河北省划归河南省的南乐县人,他们多是以吊粉条的手艺来陕谋生的。河南人散居于村中。这些湖北、河南移民的后人,都和谭家堡子的其他山东移民一样,说山东话。
谭家村在清末民初,归临潼县相恭里管辖。1934年实行保甲制,谭家村属阎良镇第五保。1949年5月解放后,第五保改为阎良区第五乡,乡下设行政村,谭家村有5个行政村。1950年4月阎良区改为临潼县第九区,五乡改为中和乡,也称七乡。1956年区划调整,中和乡与聚合乡、阎良乡合并成立阎良乡。实现高级农业合作社,谭家村与相邻的郑家村及官刘村的吕家、 三义为一个高级社,即民兴高级社,下设九个生产队,其中谭家村设第二至第六生产队。1958年成立阎良大公社时,民兴高级社改为民兴大队,归阎良管区管辖。1961年划小基本核算单位,该村由阎良公社管辖。民兴大队将吕家、三义划归官刘大队,下余的分为中和大队(后改为谭家大队)和郑家大队。1963年,谭家大队又划分为谭东、谭西和谭南三个大队,生产队也由5个划小为11个。1968年,谭家的三个大队又合并为谭家大队,第九、十、十一生产队合并为第九生产队。1979年九队又重新分为三个生产队。分队前,九队共有783人,分开后,九队273人,十队246人,十一队264人。1984年3月,谭家公社改为振兴乡,谭家大队改为村,设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下辖11个村民小组。1987年8月随振兴乡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
谭家村姓氏众多,除谭、孙、张三个主要姓氏以外,还有刘、李、王、高、范、毕、石、曹等数十个。择其要者分述于下:
谭姓分为三支。1898年谭清俊率家人自山东高密谭家营来陕,其后人主要分布于本村三、六、七、十、十一组;谭京伦支系居住于二、七组;谭正信支系居住于四、八组。
孙姓分两个谱系。十一组孙姓系1898年同谭清俊一起来陕,原籍山东昌邑七里兰;孙姓主要居住于二、三、四、七组,系清末自山东昌邑孙家上疃迁来。
张姓有四个谱系,均系清末自山东迁来。张述伦一支住一组,张聿贵一支住七组,张广文一支住六组,三支均来自山东高密羊羚乡张家村;张好志一支住三、七、八、九组,辈分排序为“宗、好、来、泽、久”,来自山东昌邑县南高阳街。
李姓分三支。七组李姓系1909年,李知经携家小从山东昌邑北孟镇东角兰村迁来;十一组李姓系1900年李传薪等自山东青州益都县大王堂村迁来;二、三、八组李姓从山东莱芜县迁来。
刘姓1909年迁来。其中九组刘振邦、十一组刘振东一支来自山东昌邑北孟镇小南孟村;刘增利一支来自李各庄。两支均与乾隆年间著名宰相刘墉同宗,刘墉系第八世,谭家村的“振”字辈是第十八世。
高姓,1908年高治勋、高步勋等携家人自山东昌邑太保庄北七里兰村迁来,居住于十、十一组。
范姓,1906年自山东昌邑李家井迁来,另一支来自昌邑范家丘,居住于本村八、十组。
王姓,1898年自山东昌邑曹戈庄迁来,居住十一组;
曹姓清末自山东昌邑曹戈庄迁来,居住于五、六、八、十组。
毕姓,1907年毕万全等携家人自山东昌邑北孟镇角兰村迁来,主要居住于五组。
石姓,1900年自山东高密谭家营迁来,居住于六组。
古城堡,民国初年,渭北悍匪横行,骚扰乡里,为了保卫村民安全,北堡子以谭清俊、张宗启、张宗善、张宗杰等为主,南堡子以王明德、孙学敏为主,组织村民于1917年修筑城墙。修筑城墙按人口和地亩摊工,不能出工的出钱雇人,阎良东面的山东村子刘家村、金佛寺都曾有人来此做过工。
谭家堡子的城墙高5米,上宽约3米,底宽5米左右,周边总长数千米,主要以黄土堆积夯打而成。据老人回忆,修城墙时就地挖土,用人工把土堆积到需要的部位,然后用人踩,牲口踏,牛拉碌碡碾,用木椽打边。随着城墙的增高,把土运到城上日益困难。村民们就伐木做梯,往上送土的时候一手扶梯,另一手提着装满土的筐子攀援而上,每日往复无数次。据说到后来竟举重若轻,人们上下梯子行走如飞,如履平地,百斤土筐轻而易举便可运到城上。
对于一个当时仅有七十户左右的村子来说,完全由人工修筑如此规模的城墙,堪比愚公移山。耗时三年,城墙修竣。北堡子的城墙较大,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300米,上面可通行,有女墙。下有东西城门各一座,筑有门楼,安装木制大门。城墙外有宽4米,深2米的城壕。南堡子的城墙较小,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有南北城门各一座。城墙修好后,晚上在固定时间关闭城门,轮流打更巡夜,值班看护。谭家堡的城墙1958年前后拆除,作肥上田。
李知经家书, 山东移民来陕的一件重要文物,对研究当时阎良的行市、农业、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料。李知经,字蕴真,为邑庠生。李的先世是陇西人,后迁到山东高密县新庄。金末又迁至山东昌邑之角兰村。1909年春,李知经携妻小迁居阎良镇谭家堡,同年五月初二给家里写信报了平安。到了秋季,李知经又给母亲写了这封信,告知家人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此信当时已请别人捎回老家。解放后,山东的亲属又将该信寄回,由李善光收藏。信为黄麻纸,全文626字,用毛笔书写,字迹工整。
谭家村村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家里再穷也要坚持供孩子上学读书。1909年,老秀才李知经、李象环父子在村里教授学生14名。 民国初年,这个当时仅有七十户的村子里,就有5名大学生、12名中学生、数十名小学生。1924年村里办起了“荆南小学”,1929年因旱灾停办。1939年,谭德道捐地6亩,办起“五保第一国民学校”。1947年,张觉民、李家松、高发堂将原保学办成完全小学,原校改名为“阎良镇第三中心国民学校”。当时有5个班,学生110人,教员5名。北堡子信奉安息会的信徒后来还办有一所高级小学,有学生50多名,教员3名。解放后,第三中心国民学校改名为“阎良区第二完全小学”。谭家公社与阎良公社分开以后,该校成为谭家公社中心小学,1984年改为振兴乡中心小学。1995年底,有1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28人,学生457人。1997年,校舍下陷,已不可用,村上筹划重建,第二年新校建成。除新建教学楼外,还对门楼、地面、围墙等全面整修,校园环境大为改观。现有学生364名,教职工48名。
李传芳(1882~1950) 字仁先,谭家村十一组人。幼时家境贫寒,兄弟六人,家中养活不起,他被财主家用两斗糠换去。他16岁时回家,再次上学读书。因聪明勤奋学习成绩突出,被英籍教师看中扶持他继续上学。山东齐鲁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在西安“三秦公学”教学。其学生有武伯伦、王福成等。三秦公学因培养革命学生被查封后,他又在华县咸林高级中学教理化和数学。1929年任青海省乐都县中学校长。1939年回咸林高中教学。以后又在三原县大程镇福音村崇美中学教学。1950年病故。
范文道(1898~1925) 谭家村十组人。幼时家贫,靠家人纺线织布供他上学。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曾在广东农民 运动讲习所、广东韶关讲武堂学习。回陕后,在家乡创办“荆南小学”,实行新式教育,组织农会,播撒革命火种。他利用学校和农会,积极实行妇女放脚、禁烟禁赌等十四件事。1924年,组织农民 运动,烧了栎阳镇的北门。官府派人缉捕他,他逃到福音村崇美中学教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他的学生有武伯伦、刘美清、王福全、李树芳等,这些人以后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后来执政当局杨汉臣监视他的行动。范文道对杨的卫兵进行革命教育后,卫兵思想转变,杀死了杨汉臣。当局以为是进步学生杀的,抓了几个进步学生严刑拷打。卫兵不忍心学生被拷打,挺身而出说人是他杀的,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要冤枉学生。结果当局放了学生,卫兵被杀。范文道看到自已经暴露,遂找到许权中参加了刘文伯的队伍,担任排长、副团长等职。1925年范被暗杀,年仅28岁,崇美中学二三百名学生为他送葬。
谭肇明 原名谭正道,生于1900年,谭家村四组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立三育中学。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专门部数学科,两年后肄业。1924年经于右任介绍入黄埔军校,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生。毕业后,在陈炯明兵变时任孙中山的侍卫,深得孙的赏识,后遭他人暗杀。谭的二儿子谭文明1939年从陕北边区回来,给当时的临潼县县长张锋伯当侍卫,实为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新疆时任解放军某部骑兵团政委。
王福成(1896~1960) 字子美,谭家村十一组人。自幼父母双亡,其叔父王孝顺靠卖豆腐供他上学。他从渭北中学(今三原三中)毕业后,在大荔师范教学。宋哲元任陕西省主席时,王任省民政厅处长。后在杨虎城部任幕僚。张锋伯任临潼县县长时,王福成任副县长,后又在三原、耀县、兴平等县任要职。任职期间政治开明,救过不少革命同志。张锋伯被捕后,王福成通过亲戚关系找到时任二战区司令的刘峙,刘设法释放了张锋伯。王福成的女儿王爱兰是我党地下党员,因从事革命活动与麻老九(麻振武)的女儿麻兆瑞同时被捕,遭受酷刑。王福成通过亲戚关系找到邓宝珊说情,二女获释。解放后,王福成曾任西北橡胶厂厂长。1960年因患癌症病逝,时年64岁。
王福全(1909~?) 谭家村十一组人。西安程德中学(后改为中山中学、省立二中)毕业后,参加冯玉祥的部队。冯军到河南后,负责修豫陕公路。当时正值大旱,农民生活无靠,王动员谭家村的村民去参加修路,以解决家庭吃饭困难。冯军在河南失利后,王随余部到青海,在省交通厅任科长。后回陕参加了杨虎城的部队。杨为了培养人才,选送王福全、刘美清等到日本留学。1931年回国,王在齐鲁大学任教,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是年清明节前后,王与俩人正秘密开会,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闻讯后派人抓捕,三人**逃生。其中一人叫张文华(一说是张文彩),后来逃到苏联,在一工厂任-。此人1957年还回过一次家。但王福全从此音信全无。
谭来信(1915~?) 学名谭维伦,谭家村人。十四岁参加革命,后去了陕北边区。解放后,在张掖一机械厂任(省级)。1978年阎良机械厂曾到该厂采购机床,谭维伦听说是阎良来的,即亲切询问阎良和谭家村的近况。当听说谭家村人王福寿其时系阎良机械厂副厂长时,招待更为热情,并亲自帮助挑选机床,包装好后,派人免费用汽车把机床送到阎良。
张来恭(1923年~?) 谭家村七组人。1943年在西安南郊兴国中学读书时,参加“青年远征军”,后至印度雷多,接受汽车驾驶训练,为抗战运输物资。他是谭家村第一个汽车驾驶员。抗战胜利后,张在陕西武功农学院上学期间参加了我党的地下工作。当时他的同学有榆林的赵学用、泾阳的郭永堂、合阳的贺同财,三人经常在他家住,以完成秘密任务。1948年冬至1949年夏,有两个同学,一个叫黄震,一个叫阚韵青,住他家数月,对外称是找工作,实际是静候关中解放,去陕北延安述职。1949年冬,张来恭调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作,后调到兰州公安厅。
张来文(1915~2001),张来恭的大哥。早年在小学任教。凭着自身的悟性和刻苦努力,在其舅父的引导下,坚持自学中医,擅长接骨及妇科。1958年前后,在本村行医,后转至阎良街道医院,1969年为谭家公社医生。1983年临潼县职称改革,定为中医内科医师。凡有小儿脱臼等上门求医者,张来文推拿立即见效,概不收费。退休后,有上门求医者,总是态度和蔼认真,望闻问切,一丝不苟,开方按摩,不收分文。因其造福乡里,获得众口一词的称赞。他是临潼县多届政协委员,曾获临潼县名老中医称号。
王道生(1905~1983) 谭家村十一组人。早年从事教会活动,系牧师。1946年美国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停,在陕西省基督教青年会演讲,王任翻译,反应极其迅速,译文准确生动,深得赞赏,轰动一时。解放后任陕西省基督教大会执行主席。1950年,参加“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三自宣言)活动, 是最早签名者之一。1952年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为陕南工作组成员。1958年,王任陕西省与西安市联合的西安基督教三自-委员会秘书长。1962年西安基督教第二次会议举行,王道生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实际主持整个陕西省的基督教工作与活动。“文革”中,教会停办,王道生被遣返回村,遭受-。1979年恢复宗教信仰自由后重新从事三自爱国会工作,及时推荐新人走上领导岗位。王道生自担任陕西省第一届政协委员以来,多届连任,直至1983年去世。
高明智(1915~1998) 女,谭家村十组人。性格豪爽,思想进步,1936年三原南郊中学毕业。在学校时即表现出较高的体育天赋。毕业后被有关方面争相录用,作为队员参加体育竞赛。曾参加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的多项主要体育赛事。当时要求参加的运动员最多只能参赛三个项目,她每次参赛均报三个项目,且多次获得第一,是当时国内著名的女运动员之一。
解放后,在武汉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58年调至北京,任国家体委体育馆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教练,为我国田径运动事业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其夫郭德观(1905~1986), 印尼归国华侨。他是中国网球事业奠基人之一,亲手培养了一批教练员和运动员,并先后参与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游泳队、第一个乒乓球队、第一个羽毛球队。1983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曾任中华体育联合会副主席。
谭德道(1912~1975) 谭家村六组人,谭清俊之孙。早年学医,1934年到河南郾城教会疗养院工作。1938年返乡后,开设西医诊所,最早引进使用青霉素,救治了许多危重病人。他最早使用铁机织布,并带动了本村及周边织布业的发展。1940年,谭德道捐出油坊地6亩,后又捐房3间,兴建村办小学。1943年,他联络其他村民,从西安大华纱厂买出17件棉纱5000多斤,加上他们生产的布匹,价值数万元,几经周转,运到陕北,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1949年春节前后,-九十军六十一师驻扎在本村,欲戕害无辜村民谭景山,全赖谭德道从中周旋,方才了事。解放后,谭德道举家迁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大量的藏汉民众。基督教友为其做联曰:掩护革命献产育才故乡长志豪义士,传承主爱悬壶济世异域盛赞好门巴(门巴是藏语医生的意思)。2011年清明,德道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暨亡灵安葬仪式在谭家村举行,谭德道终于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李家松 0党员,祖籍山东省昌邑县北孟镇东角兰村,1924年3月3日生于今阎良区振兴街道办谭家村七组。三岁丧父,由母亲赵氏抚养长 大。1946年毕业于富平师范。1949年5月参加革命,任谭家乡文书、副乡长等职,负责收缴武器、支前、建立新政权等工作。后任临潼县阎良区政府青年干事、区人民合作社主任。1952年起先后在临潼、渭南、白水等县的供销、财贸、粮食、税务等部门任股长、副主任、书记、县委常委、局长等职。
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积极保护人民群众利益。1960年,他任蒲城县白水大公社书记时,退回过头粮一百多万斤,保证了群众的基本生活。1961年,针对冯雷大队出现的浮肿病,他率先解散食堂,分粮到户,同时成立营养灶,使该队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他积极支持发展苹果产业,为后来白水县成为全国的苹果大县打下了一定基础。1961年,恢复县制时,他力主保留老虎沟煤矿,增加了白水县的财政收入。和蒲城分县时,他向上级力陈白水的地理水利条件,将白水县的公粮减少了七十多万斤,减轻了农民负担。1964年下半年,他受命清查白水县一些干部多领工资的问题,遭到了疯狂的打击报复,被定为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在全县范围内被批斗,后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工资降二级,交群众监督劳动改造。 “文革”期间,李遭到了殴打、挂牌游街、关牛棚等人身-,后死里逃生。1976年5月,他的冤案最终得以彻底平反,恢复了党籍、职务、工资,出任白水县凉水泉煤矿书记兼主任。1979年调任白水县税务局局长后,创新工作,培植税源,年年超额完成任务,税务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财贸系统第一名。他一生爱党爱国、坚持真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被誉为“有骨气、有胆识、解民情”的好领导。1982年离休,2009年6月29日在阎良病逝,归葬故里。
张继修(1890~1945) 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张家村,1911年随父母一家九口来陕,落居谭家村,现属谭家六组。早年读过一年私塾,聪慧善思而又敢于仗义执言。因其身高两米有余,人称“张大个子”。1929年,关中大旱,来陕的山东移民纷纷拖儿带女返回老家。行至河南开封,大批灾民聚集在火车站,要求当局派火车拉运灾民回家。连等八天没有音信,车站路警与灾民发生冲突,打伤了灾民,酿成事端。张继修挺身而出,组织灾民卧轨抗议,顿时铁路上卧满了黑压压的灾民。然后,他与铁路官方谈判,铁路方面最终派车拉运灾民回乡,他负责组织有序上车,不漏掉一个灾民。
1930年,有人讨账要回一套铁织布机散件,因无法安装使用送给了张继修。张继修刻苦钻研,自制配件,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这台先进的织布机复原安装,并成功使用,由此带动了该村织布业的迅速发展。1945年因医生误诊去世,终年56岁。
李维灵 原名仲平,生于1924年,民革党员,谭家村四组人。1941年至1944年任亚伟速记专科学校函授部主任、中国儿童保健会秘书。1945年至1949年任-青年军207师速记员、上海亚伟速记专科学校教务主任、中国速记学会常务理事。1949年至1961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干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教务秘书。1961年回生产队劳动。1979年恢复公职后在华清中学、雨金中学任教,后到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1984年1月至1990年4月任临潼县政协第四、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
李维三 1928年出生,谭家村十一组人,香港三育学院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及人物画研究进修班毕业,曾任西安冷冻机厂副总工程师及厂空调冰箱公司总工程师。
退休后致力于以“丹青颂主爱”为主题的基督教绘画工作,创作了逾千幅国画及插图画,被国内外书、刊、挂历、年历单、圣诞卡等采用刊登。现为中国爱德基督教艺术中心顾问,亚洲基督教艺术协会会员。
高敏 1938年出生,女,原名高桂苓,谭家村十组人。1956年秋被保送至西北工学院纺织系读书,为谭家村建国后第一名女大学生。1957年转入西安交通大学,1960年毕业。1960年秋到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任教,1965年秋调入中央纺织工业部科技司任职。1979年后在纺织工业部教育司先后任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处长、教育司副司长。1998年退休后任中国纺织教育学会副会长。高敏曾多次组织为家乡小学捐款。
孙惠(1948~2008)谭家村二组人,西安话剧团编剧,笔名王真。主要作品有电视连续剧《大秦腔》、《午夜到黎明》、《呼啸山乡》、《号角》等。他创作的小品《张三其人》,由严顺开主演,参加199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2008年12月7日病逝。
焦瑞霞 女,0党员,1943年出生于谭家村五组。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1983年加入中国剧协。1957年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艺,主工旦角。录制的光盘、磁带、唱片有《杏花村》、《蝶恋花》、《张连卖布》、《花亭会》、《新十八扯》、《隔门贤》等。发表的论文有《用道具刻画人物》、《掌握角色基调,准确表现人物》、《三个“恨”字三种唱法》等数篇,并且出版有《艺海五十春》论文集。
刘振国 谭家村九组人。曾任庆阳军分区副司令员。
高莹 1960年出生,女,谭家村十组人。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1977级编采系毕业,先留校任教,后任中国体育报记者。采访过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等,系中国采访世界杯女记者第一人。先后任中国体育报星期刊部副主任、中国足球报副主任、东方时报副总编、千龙新闻网新闻中心副总编、FIFA国际足联网站特约编辑。2001年移居加拿大。现任美国“我的地球村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边政府机关
谭家村村委会 地址:西安市阎良区京昆高速(谭家小学西南侧约250米)
阎良区振兴乡谭家村党支部委员会 地址:航空城大道西段附近
中共谭家村支部委员会 地址:航空城大道西段北50米
阎良区振兴街道办事处 地址: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路与航空城大道西段交叉路口往南约50米(西安市阎良区振兴初级中学)
联系方式:(029)86826638
营业时间:09:00-12:00;13:30-17:00
别名: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道办事处
周边住宅区
谭家村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 地址:西安市阎良区京昆高速(谭家小学西南侧)
周边药店
彤辉大药房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道办谭家村九组谭家小学对面
联系方式:13572812834
周边图文快印
照相复印刻碑 地址: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道办谭家村
周边村庄
谭家堡 地址:西安市阎良区一零七省道
相关参考
谭家村属于哪个镇?谭家村介绍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高山镇谭家村是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高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6261072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0626
谭家社区属于哪个街道?谭家社区介绍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街道谭家社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街道办事处姜谭路中段,原名为谭家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居民281户,1100人,东到铁路南站工业站
谭家社区属于哪个街道?谭家社区介绍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街道谭家社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街道办事处姜谭路中段,原名为谭家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居民281户,1100人,东到铁路南站工业站
谭寨村属于哪个街道?谭寨村介绍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街道谭寨村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1043100121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10
谭寨村属于哪个街道?谭寨村介绍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街道谭寨村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1043100121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10
姜谭路西社区属于哪个街道?姜谭路西社区介绍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街道姜谭路西社区,位于姜谭路西,辖区9个小区,8个居民自治小组,共4528户,14369口人。周边政府机关姜谭路街道办事处地址:陕西
姜谭路西社区属于哪个街道?姜谭路西社区介绍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街道姜谭路西社区,位于姜谭路西,辖区9个小区,8个居民自治小组,共4528户,14369口人。周边政府机关姜谭路街道办事处地址:陕西
姜谭路东社区属于哪个街道?姜谭路东社区介绍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街道姜谭路东社区位于姜谭路东段,辖区3个小区,3个居民自治小组,共2200户,8300人。周边政府机关姜谭路街道办事处地址:陕西省宝
姜谭路东社区属于哪个街道?姜谭路东社区介绍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街道姜谭路东社区位于姜谭路东段,辖区3个小区,3个居民自治小组,共2200户,8300人。周边政府机关姜谭路街道办事处地址:陕西省宝
龙游村属于哪个街道?龙游村介绍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道龙游村位于振兴街道办事处正北一公里多的荆山塬南麓,西与三原县相连,北与富平县域相接,南接谭家村、郑家村,东邻坡底村、新来村。因辖区曾有龙游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