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Posted
篇首语: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地理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理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对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帮助。
相关参考
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
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
“广平”一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西汉时曾设置广平国及广平县。此名之含义,一云“以形势言也”,取地域广阔平坦之义,二云取希望统治者“广其仁惠,平其政刑”之义(见《嘉靖广平府志》)。然而这个广平,不在
“广平”一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西汉时曾设置广平国及广平县。此名之含义,一云“以形势言也”,取地域广阔平坦之义,二云取希望统治者“广其仁惠,平其政刑”之义(见《嘉靖广平府志》)。然而这个广平,不在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
“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
黄颡口位置图明代始称黄颡口镇。据《明史·地理五》和《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记载:明代曾设黄颡口镇巡检司,属兴国州永兴县(即今阳新县),分管13里。1949年前,属辛亭里,新中国成立后称花果人民公
黄颡口位置图明代始称黄颡口镇。据《明史·地理五》和《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记载:明代曾设黄颡口镇巡检司,属兴国州永兴县(即今阳新县),分管13里。1949年前,属辛亭里,新中国成立后称花果人民公
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中游。元置开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路治所移入咸平府(今开原老城),因避太祖宗朱元璋讳,改开元为开原。据《元史·地理志》:“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元初癸巳岁,出师伐之